豆瓣评论

  • 高籀
    内山氏是王门弟子,因此其学术根柢在钱默存《宋诗选注》一书,由此出发再返回于此。本书讨论了诸多问题,第一部分应属于其苏轼研究的补充之作。第二部分“长淮诗境”则为诗歌地理学的典范之作,属于其江湖诗派研究的衍生成果。第三、第四部分均是其以“近世文学”为主题,以“江湖诗派”为对象研究以市民阶层的出现、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为背景下的自觉性的诗的出现,已经超越主题本身而成为书籍史、阅读史研究性质的论述。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内山氏在第三第四部分的讨论有诸多悬设之辞,易言之,在诸多细节仍旧需要更加确切的证据以及更严密的逻辑,乃至包括于个人阅读体验为“士大夫诗人-布衣诗人”的对立关系亦太近乎绝对。总之,本书仍旧有充分的“异域之眼”的性质。另外,本书应与其所撰《传媒与真相》同看。06-01
  • 温酒
    值得参考的文学史、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想法很好,有些推定不太理解,比如说讨论科举人数时指出只有十分之一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南宋年均产出1万,二十年产生20万所谓“非士大夫知识人”,若加上应试阶段的年轻学子,这个数字还要翻上数倍乃至数十倍。这个数字不可思议的庞大,也很容易发现其漏洞所在——他预设每年科举的人员都是第一次参加。事实上绝大部分应试者年复一年,屡败屡战,终其一生都投入于这项制度之中。07-24
  • 二止
    浅了。书中的统计表格相对来说更有意义。08-21
  • January沛纸
    其中《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极具启发性,其他文章有待精读。很喜欢内山先生的治学风格,严谨扎实,却能够别出心裁。10-11
  • 云梦鱼鳖水豚君
    每当读日本人的研究,脑子里就会蹭蹭冒题目……ps,写的苏黄交谊真令人神往啊。06-29
  • 青竹生翼
    看发表时间(2006)作者应该是较早提出士大夫-学者-诗人三位一体的人,回头再理理学术史。(816更新:最早是王水照先生1996年提出的)从“不够学术”的角度看宋初对晚唐体的贬斥,有意思但似乎无力证,反的未必是贾岛而可能是末流。从科举废诗赋角度看诗变成“闲言语”之后如何。顺着这个身份理论来论南宋中期及以前士大夫诗人出于“自矜”而在活着的时候不怎么自编诗,或是授意门人编诗,视角新颖,也能成一说。从出版业发展角度考察晚宋晚唐体的流行,再归结到文学大众化、文化商品化,很有意思也有说服力。08-13
  • 蝸涎舎
    关于宋代的出版业与近世性,似乎看到了许多启发现在单篇论文的小点。《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一篇用身份要素的消长解释南北宋诗风的转变,感觉很有意思。最后还提及研究江湖诗人后研究中最麻烦的是“周围冷漠的视线”,这种心态也很坦诚。07-05
  • i
    写得非常好。最初只读了第一章,“官-学-文”一体的模型很有启发。这两天一口气把剩下的部分读完,对内山先生笔下的陈起很有好感,机智、有见识且选诗眼光毒辣。非士大夫的小人物也很重要,正如先生所说“宋代三百年的诗歌史,绝不只是士大夫诗人唱独角戏的历史,这是具有更多的面貌,更复杂地构成造成的”。11-06
  • RosalindSs
    病中读完。作者不讳表现出对数学方法的热爱,但多处统计总觉有问题,看待传本的方式还需面对幸存者偏差的质疑。对两宋诗史的梳理颇清晰,官-学-文三位一体的阐释框架很有力,是目前看到论析最透彻的。简约的议论风格值得学习!12-03
  • 一觉
    第一二章运用士大夫的知识结构解释他们的诗歌取向,并追溯到科举,启发很大。第三部分,即六七八章,从书籍史和传播角度对唐宋自编诗集做长时段考察,至今看来也颇具新意。第四部分强调近世性即“世俗化”,对“眼光向下”的研究对象划定了范畴,但失之浅,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对明代更关注的读者来说。这几篇创作于2010年左右,也足以证明近十多年来学界对下层社会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发展之迅速。01-30
  • 籀门
    非常喜欢内山老师的分析思路,书中提出的几个解释模型(比如“官僚-学者-诗人”和“长淮诗境”)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12-23
  • 未来
    “近世”视野下的诗学研究、雕版印刷01-04
  • 廖忘之
    因为准备考研,阅读重点可能渐从文史作品转向文学研究书籍,内山精也这本书是我仅有看过有域外研究中国文学的书,对于学术小白来说,不得不说是佳作,本科中国文学史的教育,因为课时原因,老师难以深入讲解,所以对于文学史也只有一个大纲式的印象,但对于很多至关重要的细节,则需要从课外阅读来获得。这本书的研究重点就是南宋非士大夫阶层壮大和出版行业的发展后,传媒影响下,中国文学出现新的特点,内山精也概括为“近世化”,标志为文言的通俗和官话的雅化。11-04
  • 山色有无中
    《宋代刻书业的发展与宋诗的“近世化”现象》一章写得好棒!03-08
  • 白日梦想家
    以江湖派和出版传媒的变化为着眼点谈诗歌的近世转变。文中有点小错误,比如对“京洛”的理解。02-10
  • 檏一
    所收文章质量明显高于浅见洋二《文本的密码》。比较推荐《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以及第三、四编的文章,虽然不少论证靠推测,但启发还是蛮大的。04-30
  • 青壁齋
    蔚宇酱寄赠的签名本,铭感铭感~《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和《宋代刻书业的发展与宋诗的“近世化”现象》两篇最好。06-10
  • 视野阔大,但新意着实无多,有些细节处的见解颇能启发人。长淮诗境一章对古代文学及地方文学研究有方法论价值。但在问题意识方面,一味纠结宋代为“近世”开端这一观念,看多了也就感觉和当年国内处处引教条马克思解释文学现象也无甚区别了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