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我有一个小咪
    从此前接触的综述和评价来看,这本书应该是僵硬的结构功能主义中的钢铁直男了。看了之后感觉最关键的结构划分不是很清晰(似乎没怎么提),怎么推演出来的也没提,估计就是本科生写期末作业最喜闻乐见的观察归纳法了,直接表现就是整本书行文的天马行空极为流畅,美其名曰罗尔斯式的自然认知规律,其实从第一部分也是最精彩的满嘴跑火车堪比西马的后现代文艺评论,和最后对价值的逻辑推演上来看,丹尼尔贝尔的逻辑比他的观察力差远了。一句话,他是托克维尔式的天才观察者与预言家。推荐一读。09-17
  • Praetoria
    Pomp and Circumstance07-19
  • 甘南
    批判到位,很有韦伯的影子,但回到宗教是没有必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儒家能不能一定程度上替代宗教的作用。如果贝尔对中国思想有所了解,他在本书最后一部分或许会换个写法10-23
  • Feuerträger
    中心思想就是资本主义让人上班像条狗,下班像头猪01-08
  • LIEN
    我越来越相信当代社会的问题根源在于信仰。09-25
  • 无明
    有时真觉得是西方中心主义,很难理解宗教之作用04-11
  • Klisis
    资本制度偏好极端,中间又没有可供联结的内核,发展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使得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被撕扯。05-21
  • 读诗之夜
    为了找「当代倾向」这四个字我看完了整书,结果发现这本译为了「当代风尚」。意外收获了一本还蛮不错的书,这不比韩炳哲有趣多了嘛。10-10
  • 蓝阕
    资本主义社会面面观。许多分析都很经典。10-11
  • Dreams
    文化部分的论述很绝,经济部分最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公共家庭,存疑~11-25
  • 波鲁克吉娜
    读完了毫无印象系列……06-21
  • 亢龙无悔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看12-11
  • 江海一蓑翁
    贝尔本书中的所谓“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涵盖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的运行规则,因此本书名为“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实际上命名为“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也未尝不可。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贝尔对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研究的反思和延续,认为催生资本主义的禁欲式新教伦理已经被纵欲式的享乐主义和商业主义所代替,这构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重要因素。本书虽然写于20世纪70年代,但作者对未来世界走势的预测和判断与后来的现实都惊人地吻合,显示出他的不俗学力。03-24
  • 慢慢走
    标题更适合叫《现代性的冲击矛盾》,整体泥沙俱下,文化部分最佳。1.关于禁欲与贪欲辩析,前者基于算计,后者基于科技。不断表达与重塑自我,无视边界。2.在资源被浪费,或个人把程度更深的不平等视为正常或公平的地方,现代消费便有了容身之处(资源有限,来自代价而非存量)。3.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新的支点已被证实虚幻,而旧的铁锚早已沉入海底。“然后怎样”,是一个残酷问题。4.文化的分离最直观的点,是词汇由隐喻转向数学(分析上的抽象主义)5.纸媒可以让人在理解一个观点、意象时调节速度,与之对话。而视媒将步骤强加观众,强调意象而不是语词,引起的不是概念化而是戏剧化。6.当市场关系成为主要经济关系甚至是社会关系的度量衡时,法律从道德中分离。04-16
  • 用户逃离地球
    两个对于转型时期的宏大视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本书对照阅读,可以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相对厘清。当然,韦伯作为社会学家,不太涉及美学,而贝尔则在美学和文化方面讲述较为精彩,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文化状态。政治学方面不知。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