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概念的历史分量
举报
书名
概念的历史分量
作者
方维规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1302439
出版年
2018-1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445
定价
78
装帧
平装
标签
哲学
宗教
豆瓣评论
Graf von Linz
非常棒,很多点完全颠覆了我对于很多概念的认知,对于一些表述的神话性塑造极其祛魅第一章和第六章我比较感兴趣,可以写个读书报告总结一下。
08-08
咕国人民
概念史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值得关注
04-13
皓月
资料丰富,引用充实,通过材料的征引,阐明外来概念在中国语境的嬗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想清晰的呈现,需要清理概念产生的历史,这些如果弃之不用将无法理解世界的概念,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895-1920张灏)的时间段,涌现一系列概念语汇,既有新创造,也有酒瓶装新酒,必然需要理解其来源,确定其变化,通晓其性质,使用其语境,确证其含义。
06-18
这里有酒
缺点评论区都说的比较明白,个人感觉这对历史研究来说已经是致命伤了…
01-09
越过光年的星
具体议题不是很了解,但写作方式上有启发
11-10
海上心史
史料很全,分析也周纳。词语概念的改变演进实在具有雷霆之力,只是以前常被忽视了。感慨的是,从夷洋西外传来的多是民主、政党、文明、文化、民族、知识阶层之类的词,我们传出去的多是guanxi这样的,,,
06-15
宵闇紫
另类的西学东渐史,概念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的结合
05-21
Whatever
Nation和Intellectual两章颇值得读。
05-04
往西
游刃中西的概念史研究。有个人觉得“政党”和"intellectual"两章写得最好。写得再漂亮一点就好了。
06-24
哭之笑之
看起来很认真,但是总觉得意思不大……
09-02
沅湘碧浪
大抵感觉,新的概念语义在集中爆发的19、20世纪中,始终呼应着政治经济的嬗变而变动不居,故而对于特定概念的系统研究,必须要有超脱概念本身的视野和意识,主动涉及自朝堂至街头的整体时代层面;多元的史料是概念史研究的基本依托,也是接近历史本真的根本手段之一(史料的整体运用能力同样重要)。方老师既一脉相承于德国概念史方法论,又在此基础上把握了中西翔实史料,勾勒出了多条较清晰的概念演进脉络。但材料翔实也带来说理不够的问题,使得读者不得不与其他研究互证。最后,一如数据库研究可能存在的通病,“库外”盲区带来的论证误差又会使得研究结论如履薄冰(本书竟未涉及四大报等重要史料,几使部份群体陷入失语状态)。
02-19
黄西蒙
对历史、政治等常见概念的详细考辨
05-08
大甜甜~~
瑕瑜互见的一本书。方老师能够看到,晚清人纷纷能够接受“议会”,因为其中有很多关于“天下为公”的想象,但国人却无从接受作为议会政体支柱的政党,因为这是一种“朋党”之“私”。就其遗憾来说,方老师没有特别新的,推翻前人的发现。方老师长于“发明”,而非“发现”。
04-06
尚水堂
从本书似乎还不足以领悟概念的分量,也体会不到概念史研究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意义。但是概念史确实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文本解读视角。比之方、孙,更喜欢黄兴涛的相关研究。
07-04
飘雪的海
感觉“知识分子”那章最有趣。读此书前对自己的那套自己想象的做法甚是怀疑,没想到自己摸着石头,居然也到河中间了。
05-25
乾元
概念史的问题延续了计量史统计的问题,同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犯的问题一样,妄图通过统计来追寻历史概念的趋向,随意举一例,期刊资料仅列十项,民国四大报《申》《晨》《大公》《新闻》俱无,有《新民丛报》而无《民报》,虽说以辞典为主,然近代史的基本史料缺席、语境义的缺失让人咋舌。另外即使文献堆积像模像样,但预设论证不敢苟同,假如一条论证途径被证明,其他途径亦通则成,若有企图的证明想法,排比资料,则或可商。全文读之,最后一章说明intellectual不等于知识分子最佳: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形成了“受过教育的人”的知识分子概念,左派路线形成的“没有真实智识”的知识分子概念,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概念;我们的知识分子概念不是来源于法国的戴高乐论萨特无罪的知识分子概念,而来源于俄国诸公流放西伯利亚的知识分子概念
06-0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