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举报
书名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作者
杨天石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20704649
出版年
2018-8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页数
650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历史
地理
豆瓣评论
我不吃牛肉
台湾现在如此成功的发展证明三民主义是可行的,那些骂孙中山的人可以消停点了。只是吊诡的是,竟然是在清朝就已经被割出去的台湾实现的,不知道何时可以用回我们自己身上。补充:很多人还可怜起蒋来了,你看看台北中正纪念堂盖的多漂亮就知道蒋晚年在宝岛过得有多爽,比在大陆“战时要当平时看,平时要当战时看”,整天给他捣乱舒服多了。反攻大陆有没有数他心里清楚得很,老总统已经年过花甲了,人生最有精力的二十年都奉献给这烂摊子,不可能再继续下去。
06-03
mikedsw
“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势力,而由于它自己的崩溃。”
08-23
bookbug
上卷写在台部分明显还是要好过下卷的,土改、吴国桢、孙立人、曹聚仁诸篇颇有可读性
10-22
168 Hours
基于档案、笔记等材料来揭秘人物及相应决策这类著作,与本书主题类似的应为林孝庭的相关论著,本书与后者相比,完全是扎根在故事细节上了,像是“揭秘”宫廷内幕,而非“历史研究”。
01-25
生活意义是什么
蒋治理一国或不足,治理一省则有余。
03-28
Yen
雖有偏狹,實為正音。
02-17
似云
这段时间把寻找真实的蒋介石系列一至四都读了,杨天石引用了很多蒋日记,理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很多人从日记中看到蒋的苦衷,但我读完对蒋的印象反而差了很多,绝大多数日记里的反思,实质上都是自我辩护,都是左右人对不起他
03-20
翻·墙陈
感动~~不读史,不明理
10-12
郁则
近代史研究太容易陷入史料(档案)的泥潭,重大历史事件的触发就在非常确切的某事某地,令人感到冷峻。某一历史场景又能含括众多记录在案的人物,众声喧哗令人繁乱,历史学家只能截取一个层面做解释。杨天石先生便是利用日记做线索,让人物自己发声,进而结合其他资料相互佐证解读关键节点。删繁就简,虽难说直击要害,也算做到条理清晰了。可在求取平正的同时造成叙述的乏味,似乎只有史料在眼前轮换滑过,越读越觉枯燥无聊,聊备资料存用吧。
11-28
Tradition
这个杨天石骗钱的,打三星应为根本没料。蒋在台湾改革恰是彻底扭曲孙文民生原意获得,把入台前的官营国控一改解释为民营私营。蒋制造孙案雷案都以通红为罪名罗织(如真是早杀之根本不会用钱养被网罗者),然孙兵谏未必无之。国粪智力低下在网上把一切不同意其意见者攻为染红,同其主子一脉相承,染红者,自孙文以下国党也
03-04
觉今非又昨非
羞答答的用教条的语言承认了蒋先生的功绩。侧面反映了tw的半自由。
09-24
风过原野
全书谷正文,讹误成谷文正了。
11-21
中世与近世之间
三分之二内容和蒋在台湾没什么关系,蒋美关系无疑是这一时期的核心问题,不管是吴国桢还是孙立人都是美蒋关系的牺牲品,美国的存在,对于台湾即是保障也是蒋反攻的阻碍,可以理解蒋在日记中的情绪。ps:孙立人是真冤,尤其脱衣露弹伤那一幕,堪比岳武穆尽忠报国了。
11-07
letdouman
大陆版的版权分别落在几家不同的出版社手上,正应了我早年最不想见到的事,重庆出版社应该是有心出全一套,可是等人家版权过期,几年后怕是有些晚了。老蒋在台湾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对丰硕,没挖掘出多少新鲜的论点,其实刺蒋、白团等问题都可以写入书中,不知杨老为何就此跳过,而且不断老调重弹,是心力不继,还是有难言之隐?老蒋一生功过是非之复杂至今仍无法“盖棺定论”,恐怕未来也不能得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日记云云不过是一面之辞,不可轻信,更不可尽信。
12-04
无异议
杨老解读蒋日记的最后一部,叹叹。困守孤岛廿六年,每一天都舔舐失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发现「反攻复国」终究是是梦幻泡影。甚至想在美国的半束缚下抻抻手脚也不可得。(美国眼中的台湾,不过是有时不听话的家豢豚犬;而当年世界四强的地位沦落到被东南亚小国乃至藏独分子蔑视)独裁者的晚年都是孤独易怒的。白色恐怖,孙立人兵变,自由中国冤案,警察特务为所欲为。每天的日记乃是无能狂怒的标杆,下官愚懦,下民卑微,敌国盗匪贼寇,友邦背信弃义。即使反省,依然停留在口头和笔头。随便翻几本书用初中生一般的文字写下的「朱王颜李」心得在大陆帮不了他,在台湾依旧不能。「三民主义」被随意解释的弊病无能消除,意识形态建设的薄弱无法镇服地方主义和自由主义者。重金购求毫无影响力的台独分子倒是侧面反映了蒋的虚怯。治小岛犹烹小鲜。亡者已矣。
06-11
维舟
对蒋介石晚年在台湾的历史有梳理,但似过多依赖蒋介石自述的日记,对学界的研究引证较少。最可议的可能是其史观,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做出政治鉴定,这严格来说并非现代史学关注的重心
02-25
惠山老翁
读完颇失望。在两册书里,杨天石运用蒋日记的方式发生了某种显而易见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日记辨析史事、发掘幽微,变成了以日记穿插点缀、带带节奏。可以说两册书里,从台湾土改、国民党改造,到吴国桢、孙立人的问题,假使不添加日记的任何内容,呈现出的面貌、得出的结论,区别估计也不会太大。这说明,对于蒋到台湾后的诸多历史事件,由于同冷战下的国际政局牵扯越来越深,仅仅凭借日记,而不去大量使用诸如美方的公私档案,一定无法有突破性的成果,在该领域林孝庭的研究已远远把杨天石抛在身后了。不过,感念杨老年事已高,仍能如此笔耕不辍,为其一手奠基的“蒋学”大厦添砖加瓦,仰慕之情,无时或已,此书虽有小疵,当不足为先生累。
10-0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