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慕月
    长于结构和角度,把“青年”作为一种角色类型放在清末至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大变迁之中来探讨令我颇受启发。前面的梳理总体都很有条理,但比较意外的是结论一章竟然很含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赶deadline的缘故…09-14
  • 宛在水中央
    最大的亮点在于视角新颖。结构清晰,不过引用主要是日本文献不方便拓展。将“青年”这个角色单独拎出来考察,又结合近代不同时期的政策,确有启发。里面提到wg后期的“信仰危机”倒是值得深究的话题,这个话题对于研究当下的年轻人极为重要。07-17
  • Ur_Bowl
    大的脉络写得气势磅礴。但是小的细节很多不是太经得起推敲,家庭主义何时为反抗国家主义作了嫁衣?家庭主义的两义性可以这样分吗?很多论断看似很正确,但是史料在哪?是你凭空想的还是抄二手材料的?看得我一头雾水。最后,“角色”理论放在这里的意义是不是有点牵强了?这样结构主义的理论可以解释得动风云涌动的百年激荡的青年史吗?老师,历史社会学,历史还是当头的。05-24
  • 拉里的手帐本
    用现代性的具体现象解释现代性,格局打开的社会学研究。对于20世纪,青年的三种类型还是挺有解释力,也难得没把青年精英化。新世纪后虽然青年这个概念显然被商品化改造了,但其文化内核还是可以追溯到书中的青年解体,我们每个人的青年角色都无法回避那个春夏之交。读完老觉得青年是个很悲哀的年龄阶段,老被当枪使,还老被上道德价值,还用后即弃11-12
  • 一头小毛驴
    很有启发,“青年”作为角色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也因而才能被笼成不同时期对“青年问题”的讨论。可惜社会学功底太差,不能看出作者理论使用的优与缺,摔。01-07
  • 浅海
    心有余而力不足,题目太大需要很多史料积淀的。结构分析的优点在于能说出一二三,但似乎也只说出了一二三。11-18
  • harmenyinn
    社会学家就应该剔清语义对吧,比如“青年”的含义~ 应该早点看的,这样的话毕业论文的主题可能都会偏向青年研究了。不过,书中的研究方法看到的不是很多,感觉像书斋里的社会学家。05-11
  • 智慧媚力水蜜桃
    第一次看这种社科文类的书籍不像小说那样有非常完整的叙事性 但是有逻辑框架在支撑整个调研 我读了很久也会在反复思索其中的对青年的定义 我似乎最近在对自己的现在扮演的角色在进行思考 不再是之前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太好了10-27
  • 多摩君PC
    原创性差点,另外编辑实在不认真02-20
  • 席幕瞳
    “青年”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在不同的年代,又着怎样的塑形和影响?可惜最后一章写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偏偏又不能着墨过多。06-19
  • 平果
    陈的这本书以青年概念沟通年轻人与社会 并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其中对于青年概念的若干分析 以及社会对青年的期待等方面颇有可取之处 但同许多历史社会学的作品一样 该书长于架构 而疏于细节 而该书最后认为 青年这一社会角色已经渐趋解体 或可商榷 其实 大体相同的对象 历史学上研究不在少数 该书对历史学的研究吸收得并不算多 翻来覆去就是几部作品 也可能跟作者写作的时间有关系 总体来讲 三星半 为其视野 再加半星 06-01
  • 王山芋
    框架值得学习,但内容挺一般的...我觉得是因为常用文本作论据而忽略了名实的距离,以及似乎总在自说自话地演绎而不是严谨地论述,许多结论的得出也相当武断,概念之间的路径很随意08-16
  • 刺猬猬~减肥版
    作者视野宏大,用“青年”这个概念串起了二十世纪史,可见其雄心。不足之处便是“角色结构”这个理论框架起源于功能主义,本身就不适合拿来分析大变迁。理论框架不当,也就使得分析显杂乱,说理不够清楚。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