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举报
书名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作者
林文仁
格式
PDF
评分
8.8
ISBN书号
9787500449317
出版年
2005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数
582
定价
39.0
装帧
平装
标签
政治
法律
豆瓣评论
欧罗巴流浪者
翁同龢李鸿章意气用事,淮军在甲午之后一蹶不振,慈禧渔翁得利吸收王文韶、荣禄,帝党少壮派甲午前后纷纷失势,光绪携维新派脱离保守的翁同龢孤注一掷
12-10
Slushy bolide
本书分析了中法战争后的派系结构变化,中日战争期间帝后二党的角力,非常精彩。最终帝党的退位,康党的落败,皆可见太后在人事运作布局上的老练,以及晚清官场负责的利益勾连。很佩服这类涉及到人事关系、权力斗争相关的研究,写得很有小说情境感,但是看到后面难免会有点失落,因为在我看来晚清权力斗争主要还是一条副线,一些内容过于诡谲了,而且很多分析是浮于翁日记的表面字句,感觉不是非常能够让人信服。
05-13
渊渟岳立
庖丁解牛,入木三分,烛照幽微,文笔洗练,读罢发人深省、余音绕梁,行文颇有高阳之风。以派系实力消长、搏斗之视角重新审视中法战后至戊戌变法史事,极有见地,颇有启发。一言以蔽之:帝党虽欲扩权,可惜因头面人物因缺乏处理政务经验,所行路线反致其权力基础日趋狭窄,因此所赖之人也渐从“老臣”而至毫无经验的“新人”,而其举措更趋激烈也更加幼稚,进入此一恶性循环,终致一发不可收拾,路线与人事交相作用,于此可见。
06-03
隐清
台式文白混杂文风,并不好读,对晚清政治史的理论化有领域开创之功
01-09
。
语言文不文,白不白,标点符号也有错误,恶心。引用史料也不甚考究。优点是对戊戌前后的哪个人物属于哪一派讲的比较清楚。虽然可能失之武断,但对初学者理解那段历史大有裨益。另外,从整体的政治走向探讨戊戌变法,比以往只关注康梁有很大突破,但做的还远远不够。林氏实际上着重谈了帝党,远谈不上“整体的政治走向”。
04-26
lili
耗时两个多月看一遍,好书。
09-05
穿风衣的猫
第六章,结论。南北之争引出满汉分别。
01-30
尚书令
雖林君年歲不長,但功力頗深,讓史料説話,分析到位,實為治晚清史者之必讀參考。
08-08
风正一
史料不够翔实,多用笔记,少用书信,日记亦用的不多,过于偏重翁同龢日记。想象成分太多,但勇于下论断也是好事,甚于模棱两可者,亦于后进者有益。
11-02
竹圃
因课程需要,又匆匆翻了一下。不可否认本书在晚清政治史尤其是派系政治领域的巨大贡献。长于脉络梳理与史料挖掘,值得后学参考,尤其对于荣禄这一当时还未有人作出细致研究的人物有较为鲜活的刻画,难能可贵。缺憾亦不免,一方面野史笔记在本书中所摆位置过高,另一方面存在过于强调派系的取向,似乎使得派系政治成为解读这一时期政局的“万金油”,实际上单拿甲申易枢来看,现在恐怕很难再用“南北”与“恭醇”的视野去审视,而应关注其极强的偶发性,中涉私人恩怨很难与派系挂勾。瑕不掩瑜,可与石泉《甲午战后晚清政局》及高阳《同光大老》结合阅读。
11-18
小豹子
书接上回《南北之争》。老臣和老太后们一个一个都是千年的狐狸,可惜聪明都没放在正经地上,都是为了弄权,难怪大清要完。
11-24
彼泽
怎么越读到后面越觉得不靠谱再次想翻时,觉得他的文字太矫情了,受不了~
01-01
希夷子
从人的复杂性这一角度分析晚清历史走向。最后一章值五星。
01-17
栗子有毒
没读完,延续上一本书的特点,笔记用的很多。也因此显露出档案等材料引用不足的问题。有些笔记用的个人认为不甚靠谱。如论西后与醇王关系,言醇王府中有一白果树,好事者言之西后,后忌之,径遣人至醇王府中毁之,为此用工数百人。此事感觉极为夸张,以醇王之恭顺稍露风指即俯首听命,慈禧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动用数百人方能将树清除,树该如何巨大?而作者用之不疑。另外有些事有明确答案,作者失之查考反陷入含糊。如谓翁同龢掌吏部对北洋有停添船炮设备之命,以笔记证之。实际上有明旨发下,自1890年起三年不得添加船炮设备等,作者未读原件。又如论颐和园与北洋军费之关系洋洋洒洒却不得要领。此事可读王家俭先生书。再者,持论未尽公平。过于看重派系之纠葛,如论李鸿章认为其一切考虑皆保存地位不失,从而忽略甲午前后李对中日国力强弱的思考。
11-03
李陌生
洞若观火之论。翁同龢临终前《疾亟口占》“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于尔曹弹”,不禁吁然。
11-24
萧湘
任尔社会史、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几十年,最精彩最有趣味的历史著作始终属于那些优秀的政治史研究者。
06-2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