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
    延续《哈哈镜》的思路,还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并非被动的内化,而是社会模仿的过程,在表演意底牢结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并生产(一个并非完全整齐划一的)集体文化。历史论述中有许多受益匪浅的部分,比如对毛氏浪漫主义的辨析、模范到样板的转变(how the regime如何逐渐发现虚构性比现实更为可靠);复制也并非仅仅发生在抽象的个体和意底牢结之间,个体身份、媒介、声画各自的特性、国际交流等因素都会限制复制发生的方式和结果。有些疑惑的是:是否应该让理论框架中的“文化”和(其实是几乎同时期的)CCP 的文化理论有一个直接的对话,否则虽然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产生的对主体性的定义,又似乎默许了同样来自对这套生产关系的批判而产生的关于“文化”及其autonomy and agency的理论。10-29
  • 小豹子
    再怎么高压也抵抗不住人们的正常美学、艺术需要。但是这种对个人空间的高度压缩将来永远不要再出现为好。12-30
  • 不介眉寿
    喜欢这个思路,以及结尾不如开头(11-07
  • 文无第一章会之
    读的是港中文三十书系的中译本,但那个版本不能评论所以就在这里标记了。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萌革期间的文化生产与实践。在萌革期间,虽然知识分子等“文化人”群体遭到迫害,八部“样板戏”统治着舞台与银幕,但中国当时的文化领域绝非空无一物。在为郑智服务的文化产品的创造与“复制”中,群众仍然拥有某种意义上的“自由”。即便是官方为郑智宣传而创作的文艺作品,同样也有美学的考虑。例如即便在当前中国也是小众爱好的芭蕾舞,在萌革期间却成为八部样板戏中两部的表演形式,因此从后世看来,萌革反而成了中国芭蕾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萌革当然是不义的,而且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结局,因为既要求革命同时又完全驯服于权力的革命者从不存在,猫主义者的乌托邦也多出于后人的想象。但是以闭口不说的缄默把这段历史糊弄过去,同样并不明智。01-08
  • 优游卒岁
    未找到中文版,看的英文版。很有意思的选题,很有趣的角度。材料的选取与运用上有些问题,但分析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作者有着较为明确的态度,对现实也有良好的判断。07-10
  • 对方
    彭是个艺术感觉很好的人,样板戏那章很好。看到一点文革的肉,但似乎通过学术写作去捕捉这种复杂太困难了。样板 / 模范;苏联和中国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来源;09-20
  • 许曼曼
    中文版禁标所以标记英文版。整体来说是很精彩的研究,从宣传树立“典范”与“社会模仿”切入文革研究,着重其社会机制与典范和复制品的其间张力。相比于论证的严密性,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活用理论,搭建多维视角的框架,清晰凝练且优美的写作风格。第二章文革的文化经济、第5、6章讨论跨地方戏曲和革命芭蕾舞尤为精彩。彭一直是我很敬重的女性学者,特别注意到她避开简单化的女性主义去讨论人们欣赏、拥有芭蕾舞者的塑像,这种警惕避重就轻和丰富分析维度的研究风格,实属难得。读她写的鸣谢和结语都让人动容,有骨和肉的学术研究在当下太稀缺了。07-14
  • 紫曦
    最有趣的是第四章赤脚医生和第八章“知识分子作为牛鬼蛇神”,新颖、流畅、一气呵成,其他地方都有些点到为止,虽然是新材料但却是老结论,即使嫁接了不少理论和汉学研究也还是没有别开生面。另外以“复制”作为打开cr艺术的核心观点,我还是持保留意见。很可贵的是历史观,难得实现了尽量的公正和平衡(尤其对于hk学者来说),确实做到了序言中所说的“写一本温柔的书”。08-26
  • 毗耶离
    讨论芭蕾舞的色情意味比较有意思。05-22
  • Rav.ruro
    看了港版。#文藝複製中也有各種變異;#CR中傳統女性角色仍未被撼動;#毛思想中的傳統文化因素。02-28
  • Derridager
    读的过程疑窦丛生,于是放下了。用文化研究视角去切入一部至今都尚未被正视的历史,真的没问题吗?作为槛内人,我觉得问题很大。当然Pang Laikwan的水平还是不错的。09-06
  • lento
    作者對藝術文化似乎有一個開放、自由空間的前設,由此在最壓迫的年代尋找藝術的可能性。但這前設很可能是西方文化語境,而難以對應中國現代政治運動中的藝術操作。06-05
  • 握不住的灵魂
    複製的藝術: 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06-15
  • 啥贝马斯
    模范/克隆的美学范式,我是真的觉得socialist aesthetics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有人觉得是屎里淘金=。=05-28
  • 正始燕麦露
    文笔流畅,翻译不错。然后,额……用了很多理论,但是就是草草地引用过了,很多理论用着完全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别的不懂,引到老本行科大卫的时候虎躯一震,完全可以就这个展开好好谈上一节,但是并没有!更像是一种理论大观园……以至于最后到(我看短评里好评还不少的)余论的时候有种坐地飞升、放飞自我的感觉。就还是很别扭,隔靴搔痒……最后的结论,其实和传统路径的CR研究很难说有什么差别,还是回归到了“君主—愚民”模式,多少有点白瞎前面这么多费心费力、左右横跳、上穷碧玉下黄泉的分析。……至于中文版为什么被禁,看余论里这个,额,就。热评也别上升什么高大上的理由了……(补,看了别的样板戏研究,觉得本书确实矮子里面拔高个!在学术史中值得!06-14
  • 練る
    借标中译版。作者认为文革的根本悖论在于它既要求个体将自我塑造为革命的主体,又妄图将个体统摄在威权意志下,于是社会的泛政治化同个体的去政治化悖谬地并存。在这悖论的裂口,作者试图考掘文化和艺术生产的异域,寻找个人和集体不为官方所传唤的审美飞地。这可以说是文革的另面,但作者似乎也想将其理解为文化革命的本意。材料和理论穿插的节奏很明快,行文/译笔也很干净。在序言中,作者说“面对这样暴烈的历史,我只想写一本温柔一点的书”,当无望于轻盈,温柔或许的确是一种适宜的姿态。04-11
  • 一切归零
    不明白這本書的中文版有啥可禁的03-31
  • 中文版被禁 意味著否定今天和過去的任何聯繫 文革表面極之同質 但也仍有足夠的空間讓個體去表現自己的特殊性格 而所謂的個體性又非常相似 個體性和集體性之間的微妙辯證是引人好奇的地方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