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举报
书名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作者
生活月刊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49569588
出版年
2020-1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324码
定价
12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历史
艺术
文化
敦煌
豆瓣评论
空山
以为是敦煌的故事,结果是敦煌人的故事,一代代下来,他们走的路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付出很多,以及他们的坚持守护和对敦煌真正的热爱,是他们让这片佛国世界在我们的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就算最终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但也是因为这些人,敦煌还有一个辉煌的明天,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印象最深的就是用喝完的银鹭八宝粥罐子当笔筒。荣新江的那篇访谈,他好容易答非所问啊,相比起来,樊锦诗的水平真的高很多。书做得还挺好的,如果能增加一些书中人物的作品图就更好了。“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毁损,我们这些人用毕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
08-24
豆
沙弥讲经沙门听,不在年高在性灵。
01-22
苏瓦林
五星给我大敦煌~按,“众人受到召唤”字眼,唯初代常大先生、段院长辈,肇基于衰飒飘没之世,筚路蓝缕的是当得,此外,霓虹国平山郁夫先生亦为大功德主~~中生代会逢党厄,固然所遇屯蹇,而彼时竟国罹难,遭际之酷烈,甚于三危一地者夥矣~~~新生代或循理顺势,或夤缘际会,惟各鉴本心、各证本心,无须呶呶?月刊不免浮夸习气,故一类文字情怀泛滥,咎在编辑体例,同比,《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分寸拿捏就更好~~想来起意读这册子的同学,原非为飙泪买单~~至若李云鹤先生、荣新江先生、王旭东先生、苏伯民先生、石冢晴通先生等篇都是有料干货,陈海涛、陈琦篇亦触动颇深
01-11
浮生若梦
敬意,给古人,给大漠,给守护人
07-01
北京小饼干
用材、印刷、装帧一流的良心之作。敦煌人的全景呈现。全书由不同采写者的文章组合而成,水平良莠不齐,其中叫张泉的作者文笔相当不错。
02-16
星河~努力煮粥
2015年9月份,敦煌特展在常州博物馆开展,距离敦煌上一次在江苏展览已经过去了近70年。本书记录的是数代敦煌人为何来到敦煌,在敦煌做什么,怎么做,做的如何的事情。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毅然回国的常书鸿,到追随而至的张大千,到民国大学的毕业生们,再到工农兵大学生,然后是八十年代新一代的毕业生,每一代人在敦煌都有自己的路程,也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作为艺术宝库的敦煌,还有待后来者继续了解和发掘啊。
10-08
飞翔的尘埃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10-26
私享史
“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毁损,我们这些人用毕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樊锦诗)——敦煌是留不住的,选择留下来的每一个敦煌人都是可敬的。这本书美则美矣,但内容很肤浅,写法很匠气。明明是不同的人物故事,却越读越有重复之感。
12-14
古籍萌主
本以为这么厚一本书要看很久,翻开才知道是访谈录。制作很精美,内容很丰富。从小年夜看到大年初一三天就看完了~
02-08
陆钓雪de飘飘
张大千两次带着弟子去千佛洞,临摹了不少壁画,还给所有的洞窟编了号,并亲自把号码和建窟朝代写在洞口,千佛洞一直留有他黑色毛笔繁体字的笔迹。今天莫高窟各洞还能看见三种编号:C字头是张大千的,P字头是伯希和的,而正式采用的序号是当年常书鸿在研究所组织人员重新编的。张大千在千佛洞临摹壁画的时候,都是用图钉把拷贝纸按在壁画上拓稿。这样出来的稿子很准确,但图钉不可避免地会在墙上钻出小孔,破坏壁画,因此常书鸿给研究所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一再强调:为了保护壁画,临摹一律采用对临的方法,不许上墙拓稿,所以那时除了用现成的稿子,常沙娜都是用打格对临的办法来学习。用中心线找构图关系、人物比例,还要抓住人物特征……虽然对临难度大,但迫使自己把眼睛练得很准,提高了造型能力。常沙娜学习素描基本功就是从对临壁画开始,绘画基础
01-03
XU
这种作文文风实在是。。。
10-02
爬行钢炮
如果说,曾有一万名僧人、画师、工匠、供养人造就了敦煌艺术文化的辉煌,如今便有十万、二十万颗热忱的心前仆后继、献身于它。他们奔向那个风沙和驼铃交响、四大文明唯一交汇之地,从四面八方。愿敦煌永不褪色。
01-11
邝海炎
评分有点虚高吧?此书故事讲得不错,能吸引一些高中生大学生对敦煌产生兴趣,但有启发的知识点少,没有深入下去,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如果要讲故事的时候穿插一些具体知识点的介绍更好,比如如何修复壁画、各时期壁画的特点。文后也应该附录一份敦煌学重要论著的书目。这样才是真正的入门佳作。
07-17
猫不许
国庆长假回程前匆匆翻完,真的是蛮感慨:好好做事都是靠磨靠忍靠坚持才能做得到啊……内容之外,书本身做得也很有诚意,甚至腰封背面还画了一幅莫高窟全景图,很难得的细致。
10-06
苏结衣
真挚,理想。在线地址:http://yuedu.163.com/source/f6c789630cfc48f28f4d0fb15f47054c_4
01-19
小珂
未来的书就要做成这个样子,印刷非常精美,开本很大、很厚重。本书是从敦煌人的角度来介绍敦煌,可以说是敦煌书籍中另辟蹊径之作。建议还是对敦煌有一定了解的人再来阅读此书会更有感触。不禁想起去年丝绸之路的朝圣之旅,在荒凉的大漠有这么一座艺术宝库默默地在等待人们的到访。至于甘心留守的人,心有责任有理想,但最重要的还是热爱。正如现任王旭东院长所说的,所谓敦煌精神。首先是热爱,然后是坚守,最后才是奉献。
01-28
一只袜子
第一篇常书鸿的故事直接把我读哭了,继续读下去却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都那么相似,恶劣的环境、家庭矛盾、创造的矛盾、前途的矛盾······心中不免有些嘀咕,觉得这样重复阅读内核差不多的事迹是在浪费时间。直至全部读完才意识到这样的重复或许是最大的悲剧,一群人与敦煌相遇,在敦煌这个漩涡里粉身碎骨。无论时间如何在变,那些守护敦煌的人们的命运是不变的,后来者面对苦涩的未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很伟大的事情。单从写作上看,有时候写得太轻了,要再厚重一些才配得上这些人儿,此外,用一篇的篇幅写两个人看得我很混乱。
02-19
绿色人
读的电子版,并没有感受到“精美装帧”之类,表示遗憾。关于敦煌主题的书读过几册,这本专著于新老几代艺术考古工作者与莫高窟的相逢和守护,与其名为敦煌不如改名敦煌人。
10-09
毛秃秃和胖咕咕
原以为只是一个装帧精美的杂志采访集合而已,然而,从翻开他就根本停不下来~讲情怀的稿件和有料的干货都有,荣新江那篇广为流传的访谈也是出自这里。总之一切都极好,几乎完美,不愧是新民说里的书,强烈推荐~唯一遗憾是谋篇布局不太好,纯讲情怀的在前面,前几篇质量略低。另,感慨无用,多说无益,然而,还是好想好想可以早生几十年,那时候的敦煌简直就是只要你想去就可以去呀。当然,若是生到常书鸿当去的那个时候,恐怕还都可以是常书鸿求着我们呢~
07-01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