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阿離
    思路和結構特別清晰的一本書。翻譯也很好。讀下來很流暢。01-05
  • 月寒妮
    电视时代的新视角。非常高的思辨功力。11-05
  • []
    两点印象最深的:1、大意是:选择阅读小说时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但是电视让接受到的内容同能力分离了。电视造成跨越各个人群的奇怪的共享,每个人接触到相似、相同的内容。2、广告大量使用表情。微笑、快乐、朋友。“广告不诉求理性,而是诉求情绪和感觉。”12-26
  • momo
    书太旧了。关于场景影响人的行为反反复复地论述。05-07
  • 宇宙风
    戈夫曼与媒介环境,思路整体严密,但是深度一般。。。。12-20
  • Laevatein
    我爱梅罗维茨远胜莱文森!07-22
  • 「BIG STONE」
    實在是時代變化太快,老的學術前沿不是成為經典被拍死在沙灘上了01-28
  • 橘子没有煮鱼
    超级棒!打通了媒介和行为关系的任督二脉09-05
  • 裸踝
    哎呀,毕竟是传播学的书,社会心理方面的探讨还是有一点点别扭。10-28
  • 2024
    可贵的是,把书中的电子媒介由电视替换成手机,许多现象和结论依然成立,这些传媒学研究真是历久弥新。06-07
  • 一切归零
    麦克卢汉传统和戈夫曼传统的交融,非常棒。01-20
  • 小茶
    写得特别好,感觉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就是梅罗维茨关于童年叙述的那部分的延伸么……08-01
  • Halfacture
    幸亏我的学术启蒙书是这本。10-29
  • 贾不许
    世界会因为我们观察角度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面目。物质的外观加上无形的意识作用形成了多样的地理。地形、地貌、距离、中心、边缘等指标可以将一个个空间描述为有形的状态,并可能影响人们在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认知。而实际上,地理学中地点、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筑的真实世界更是人们应予以关注的对象。世界图景的形成依靠的是物质的地理景观、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用以描述景观的媒介。在媒介塑造的空间中,到处都充满了地理的隐喻。景观、地域、边界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接触到的种种文化现象。媒介、文化和地理在多个层面上联系了起来。02-25
  • ·
    初版于1985年,念及新媒介更新速率,如今自然显得老旧。第一部分社会场景、传播媒介与人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角度最可借鉴。第二、三部分实例过时,理论可参。第四部分是三例很好的社会史研究。结论稍显平淡。译笔尚可,缺乏基本文化常识,屡见惊人硬伤,校勘质量也差。04-05
  • Derridager
    主流传播学总是关注“时间何以战胜空间”,将空间视作阻碍传播的最大障碍,时空在传播学中完全对立。同时,主流传播学还习惯用功能主义范式去考察媒介,关涉媒介本体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大多关注媒介内容。而戈夫曼将戏剧理论引入社会学研究,其理论中实体场景却经常被人拿来和大众媒介的虚拟空间混而一谈,视野过窄,戏剧理论于场景主义之用并未完全发挥。此后,承担连接起媒介与场景的任务,被梅罗维茨担下。他在前者面对面的、需要人肉体在场的全感官的场景,发展至肉体缺席,无法面对面互动,经过媒介中介的、低语境的、需要依靠想象达成的虚拟场景。这惊险的一跃,依靠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例证成功完成。媒介使得地域消失,在今日的语境下看,单论微信,就早已使得地域区隔消失,时空亦不再对立,而是和解让人获得置身虚拟场景的共在感。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