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之于
    只读了introduction10-02
  • 半人馬的Z
    重要文化研究/亚洲研究文本. 没想到他认识martin jacques以及他们家在台北的经历. 但是考虑到martin Jacques 2010年后的的成书. de-cold war, de-colonial, deimperialization 依然任重道远… 08-26
  • 紫曦
    难得看到一本英文原著不如其中译版的,陈光兴在中文版里更放得开,有很多动人的闲言碎语和喋喋不休03-07
  • 周方怡
    结合新冠三年思考Asia as method还挺有意思12-31
  • étrangers
    overly sloganized07-06
  • Connie Ka
    00年代才写得出来的书啊08-03
  • 零二
    昨天午飯談起這本書,說到陳光興最近身體不好。還記得幾年前在AAA遇到他,直接批評我不看魯迅,硬給我發了好幾本書,走的時候說,我們還會見面的。是一個挺可怕也可愛的大叔。06-16
  • 酸吗
    仔细读的当然是Asia as Method那章,将亚洲各文化互视作参照系,以此碎片化西方,最终实现对其解构。想法很impressive,虽然不太好操作。但最无语的是这本是我系core course上大家一起读的,竟然有人很认真的讨论了asia as method怎么运用于长安和奈良的比较,简直去历史化到吐血三升。明明是由于殖民冷战等现代经验才打开的参照可能啊....10-15
  • 德令哈
    有趣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版的题目是:去帝国—亚洲作为一种方法,和四年后的英文版的主副正好是反过来的。因为编辑认为“亚洲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主标题更吸引全球的读者。”为什么是亚洲而不是别的“,可以激发更多疑问。这里的“方法”更像是一种动态的号召,让学者展开新视角审视亚洲,而不是静态的研究方法。书写和论述方式也很有启发,如何把社会事件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学者的理论放在一起讨论,台湾本土左派还是很厉害的。07-25
  • Alan
    陈光兴是领衔台湾左翼批判界的知识分子,而此书也大致展现了他的批判视域与功力。台湾作为链接“中-日-美”问题的关键场域,又是“殖民-冷战-全球化”三重结构问题的层累之地,可以说为陈光兴提供了绝佳的理论发挥资源。他从批判台湾九十年代以来的“次帝国的民族-国家-资本联合机器”起步,抽丝剥茧,逐渐揭露出殖民和冷战时期的霸权结构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被中介、嫁接、投射,又点明台湾的本身复杂历史结构提供了怎样的政治上的限制,或者可能。最后一章Asia as Method试图做出“第三世界知识分子”在批判理论上摆脱“西方”的新努力,但在我看来仍是失败的。“西方”早已(被)不断地散播、延宕、内化、替代,“第三世界内部”的互相批判语境参考虽然极有意义,但无助于“摆脱西方”一说。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