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举报
书名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作者
冨谷至
格式
PDF
评分
9.4
ISBN书号
9787547516751
出版年
2021-1
出版社
中西书局
页数
233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地理
豆瓣评论
窦傕子
运用古文书学的方法对简牍进行研究,注重书写材料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讨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视角新颖,戛戛独造。
04-20
书剑飘零梦亦休
读日本学者的著作有一个感触就是,视角真的很重要啊,因为视角决定一个人能观察到什么。中国学者研究简牍的时候一般只会关注其内容,更多的研究方法是把简牍内容与传世史料比勘、互证。像冨谷至这样不仅关心简牍内容,更关心简牍的物质性特征,并将其放在整个书写材料演变的脉胳中来看待的研究以前几乎没有。冨谷至的研究结论是,书写材料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行政体系,一旦书写材料发生变化,最终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变化。简牍时代的汉帝国行政和纸张时代唐帝国行政,必然是有区别的。他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说中央集权是秦汉国家的躯体的话,那么文书行政是维持和强固秦汉国家的血液和血流,而这种历史图景我们在传世史料中是基本看不到的。
04-13
19670903
精彩,我本以为对我来说会有点难,结果看得很开心。
09-27
无敌贲贲
颇为有趣,即使对于我这种对简牍一无所知的,其实有点好玩。
11-15
BD16578野菊花
关注不同书写材料所具有的意图。所论编缀简的收卷方法与简文类别的关系、木简竹简的区别、纸对简的阶段性替代、青纸的源头等问题都很有启发性,不过结论是否能在全部出土材料中验证未必没有疑问,比如作者认为木简用于行政中的单独简、竹简作为书写书籍和簿籍的编缀简使用,但西北所出书籍简明明有木简,作者对此仅简单解释为是由于西北不长竹子的替代品,问题是西北所出简牍全部是本地生产、书写的吗?我是简牍的外行,但以晋唐之间的出土纸文书来类比推想一下,感到很怀疑。
01-22
學古餔啜
很不错的书,想法很好,总结起来关键词大概是“载体意识”与“读者意识”,简牍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有文字本身。有一个问题略不爽,书中引用中国学者观点甚少,仿佛只有日本人致力于此。有些完全没必要出注的地方,注了一气日文书。诚然这书原是为日本人所作的,但是当我好不容易看到一条脚注“①陈梦家《汉简缀述》……第296-299页”结果抬头一看原文居然是“(某问题)一直使研究者为之苦恼①”时,也难免会吐槽:这脚注未免太离谱了吧!
01-04
正字员外置
翻译得属实不错,值得学习。
01-10
Laputa
非常好的媒介史,竹木简的可编辑性导致律令社会的出现,纸导致法条社会的出现
10-21
或曰
深思明辨,清畅可读。通过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考察揭出“文书行政”的世界。
12-02
三曹餵馬
富谷至描绘的文书行政的汉帝国相当迷人。非常好读,诸多高明的论断让人眼前一亮。
01-24
秋池 .
书写材料-文书传递-行政体系,妙啊。看似是在介绍秦汉的文献载体和形制,实则对行政文书进行了立体的分析(挖掘材料的多维价值),考察文书制作和传递过程反映的政治形态。
02-19
光葫芦
非常好的简牍学入门书,读起来太舒服了!作者从文献学、考古学、古文书学等维度多方位展现简牍蕴含的历史信息,考据周详、立论严谨,作者于行文过程中也不失风趣,读来饶有趣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除了说明简牍自身的功能分类以及从简到纸的过渡之外,始终没有脱离中国centralized monarchy形成的历史背景,而试图从书写材料变迁史延伸到政治制度史乃至思想史的维度。(作者于新版附加的“补论”足见其用心)这是我读下来觉得最有新意也是最有趣味的一点。
02-14
文禾斗
对课本的书写材料的线性叙事进行质疑。通过考古材料复原简牍时代的文书行政的运作模式,辨析简牍向纸张过渡的方式与原因。最后说简是可编可续的,因此早期的令是一个开放的卷宗,而纸质的令则是闭合的典籍,有意思。现今的行政正是处在纸档向电子流的转化时期,也会有一些深层次的变化。
08-31
花想蓉
关于纸的初始用途和青纸黄纸区别的判断非常精当。
05-23
中世与近世之间
典型的日本古文书学的套路
04-23
逐影余录
聪明人著作中的灵光闪动总是能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04-16
大甜甜~~
识物读人。我对简牍一点都不了解,读这本入门读物却感受到了智力的极大愉悦。富谷至的整本书其实都在还原一个魏晋前的人,如何通过简牍和纸传递自己的所想,同时保持一种行政体系的上行下达。尤其他对很多实物具体职能的分类,让我感觉到了日本人一种“自得”的强迫症之乐。思维的闪光点遍布,比如最后,作者说,简单的信息可以很好代替,比如我们可以发邮件而不必写信;但信息本身的凭据性质却很难代替,例如大学毕业了总还是应该印一张纸质的文凭吧(现在博士后出站连张纸都没了)。这就是纸在初出之时和简牍的职能分工。这个解释真是太棒了。书也做得很好,内封完全是按照日本学术书的风格制作的,可见其用心。
05-03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