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青时
    读来亲切,亲切在又找到了遇见启蒙老师时的感觉;读来热血沸腾,又充满了家国情怀。视野打开,格局打开,投身进历史的纵深处,再回来看待很多问题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今年要送好友一本书,就这本了。送真知灼见,送醍醐灌顶,送精神共鸣!12-25
  • 鱼的九思
    比较流水账,有意思的经历或有意义的论点不多,罗列一堆国家之后是没有结论。11-28
  • henry
    中国一些年轻的作家如本书作者,刘子超等,愿意倾注出人文关怀,走出去看并思考。后记及致谢辞有些国际范。01-23
  • 我在工地挺好的
    核心观点:一个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现成的做法是和前宗主国发展紧密的联系(苟着)+领导人不要太糊涂+市场经济;论证太过于简单粗暴,比如opec组织的成立是因为卡扎菲闹了一场?继任领导人由于施政不济,是由于没有首任领导人的威望?此外各国、地区资料的整合也一般,有点像是维基百科+个人旅行体验的口语整合版,而且有些内容多次反复出现,角度也没有变化。01-22
  • 午后的暖茶
    对于郭老师的书,自然是有一本就读一本,能够深入浅出的说清楚亚非拉殖民史的来龙去脉以及各个宗主国的政策,非郭老师的书莫属。只有世俗化,才能有现代化,一定要避免国家陷入到“宗教化”的陷阱中。01-27
  • ryojazzz
    那些强调主权和发展的国家,为什么在主权的大旗下却很难求得发展呢?这主要是因为在行使主权时,人们往往错误地将“主权”和“自由市场”相对立起来,强调政府控制和官方投资。岂不知,一旦政府控制了经济发展的所有手段,他们不仅很难促进发展,反而会站到了社会发展的对立面。//当腐败横行时,他们不是考虑建设制度,而是认定这是自己权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能够控制国家的方方面面,可以看清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就可以杜绝腐败了。但事实上,谁也不可能掌握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抓权的举动只会将更多的权力从宪法转移到总统的熟人小圈子,进一步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转。01-25
  • 黄彬
    这个课题无论在经济学还是政治学都是显学,也正因如此,相对不那么学术化的探讨反倒能激发开放式的思考。01-16
  • 小米爹
    发展是一道窄门!和平和富裕并非理所应当,无数志士的艰难探索才有今天局面!何其幸哉01-21
  • 了妄唯真
    4+比作者之前的作品水平明显要高了。科普级好书,主要价值在于作者引述其他书(没有列参考文献)/当地人口头的一些史料。而作者本人虽然关于世界局势、地区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的思考和见解仍然不够深入,但至少已经开始思考。长期坚持带来的改变和进步,取消对作者的拉黑。01-17
  • readerzhao
    一部简明扼要的第三世界发展史,书中所强调的经验与教训,确实值得我国借鉴。不过因为本书涉及的时间、空间太过广泛,感觉某些地方作者把控起来确实有难度,所以分析的力度似乎有所欠缺而变成了单纯的叙述,然而这不能遮掩本书的价值,毕竟这样的作品为数甚少。01-21
  • 桃花石上书生
    这本书展现的是全新的视角和内容,不仅来自作者的知识积累也来自他的第一手观察,阿富汗、缅甸、印度、非洲……为什么他们是现在这样?人不仅可以从别人的成功里学习,也从别人的失败里学习,后者可能给的启示更多11-28
  • 任安
    世界上更多的教训证明,一旦背离了融入世界的初心,那么接踵而来的恶果是有可能将一切的成就重新毁掉的!01-17
  • 小路
    可能性的艺术+穿越百年中东/非洲+失落的卫星11-18
  • 老大室长胖胖
    可以结合可汗的视频一起看01-16
  • 朱志翔
    第一章挺有趣,故事性强,于是惯性使然地认为是一部游记。结果后面不是了,直接开始搞比较分析了,还是对各国政治、外交、经济、历史的分析,我是越看越皱眉。作者毕竟不是学经济学的,甚至对各国历史也不怎么熟悉。对于各国的分析基本上是“好人”“坏人”“市场就好”“计划就坏”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这种简单的二元分析也太质朴而无力了。和他写中国历史的几本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郭建龙?郭建龙的书读了几本,这本的感觉是他还是回归中国历史比较好,熟悉的领域才能出点成果。P305“印度国土面积只有3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1/3,人口已经与中国接近,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出口,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唉,还能说什么。本国人要深入了解本国历史和经济都很困难,更何况通过旅游的道听途说来了解他国历史呢12-31
  • 喜喜
    感觉作者越来越糊弄,这不就是之前几本书的总结汇总么。自打那本《穿越劫后中亚》没出来,就感受到了作者满满的求生欲。希望作者的中亚能出版,且仍旧期待他的新创作,采访海外闯荡创业的华人的故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