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江汀
    奇异的是,我买到的正是翻印书(在此我称之为“翻印”,而不愿称“盗版”,毕竟大陆很难买到正版,只能向台湾商务印书馆和作者表示抱歉)。。。如果续写1980至今四十多年的大陆出版业,会是一幅更广阔的景象。02-13
  • 为什么不吃橙子
    补充标记。作者指出:“过去学界认为中国人是迫于外国压力才实行版权这种外来法则,本书挑战了这个通说,指出中国的书商和作者对版权的热衷不亚于外国势力,他们一样积极行使版权,以版权为理由捍卫著作产生的利润,稳固独占利益。”02-07
  • 書衣偵探華斯比
    充分利用上海书业同业公会档案研究晚清民国书籍“版权”实践的代表性著作,书中提及的案例都很有故事性,很好读,对我从出版史和书籍史角度研究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盗版书”很有启发。也期待飞仙老师在书中没有涉猎的伪满洲国盗版书问题能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早日完成!01-29
  • 莫菱子
    中国近现代版权史料钩沉,本身是极优秀的选题,读完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本书还有译者,实在对与作者一样下了大功夫的译者不公平。本书的问题与亮点一样多,时间跨度太短,刚刚迈入当代的门槛就戛然而止,想必是不愿触及两岸各自的禁区,意识形态色彩太强,立场偏颇,语带讥刺,非忠厚为学之道也。01-03
  • Simonoth
    能感到作者对研究对象的感情。作者父母就是开出版社的,爱书人研究中国现代版权的历史,研究状态和研究内容都很好。而且这种感情不是对某一个具体对象的,不至于有作家论之类容易犯的画地为牢的问题。12-24
  • 恩醯NX
    4.5星。围绕1890-1950年出版社、作者、编辑和国家机构间接受、移植、实践“copyright”这一概念的日常互动,分析近代中国的四种版权实践:有形制造手段的所有权,无形脑力劳动的财产权,作者或书商向国家申请的保护特权及国家在书籍审定后授予的许可。作者反对将“版权”简单视为一个外来概念,而是揭示了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国内国际网络和多方利益,引用史料包括报纸广告、小说版权页、版权凭折、学部官报、知名文人的日记书信等。全书逻辑清晰,叙述生动,视角丰富,“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背后是深远的东亚传统、文人为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不懈尝试以及多方组织机构的权力抗衡。10-11
  • 山岸公園三土君
    刚刚看完,同时也刚巧听了作者关于这本书的线上讲座。总结的说,非常精彩的论著,同时因行文论述中结合了很多故事,因此非常好读。本书没有纠结于概念的辨析,而是从版权和著作权概念如何落地着手,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串起了清末至建国后的版权如何被实践。不过有点遗憾的是,缺失了关于留学生在版权概念转移的过程中如何起作用的分析。07-13
  • 【四星半】流暢得不像譯作,而且作者在講人話而不是言必稱主義。作家和市場、行業和公權力之間的角力與合謀很精彩。共和國那章很好看,果然人是靈活的,但人性難移。其實那個掠過卻沒深入討論的point更讓我在意:為什麼普羅大眾(或者是知識分子)對(即使是不那麼強力的)政權的取態如此敏感?我沒有這個生活經驗,有同學會看每屆大會來選股。但我猜百年前的讀者不只想要發橫財吧。05-07
  • 殷顽民
    诚如曾报本书选题的编辑朋友所言,标题比内容吸引人09-10
  • 王木子
    非常喜欢的研究!不管是章节架构,还是文字风格,都好棒!08-16
  • 灵感点唱机
    非常期待啊,但感觉描述性很强,也就是个版权史的梳理而已。08-18
  • 尽量不看联欢会
    大概可以分为三条线:西洋Copyright到福泽谕吉的版权概念,引入中国后形成作者著作权、出版商版权乃至书业公会“书底”等诸多理念的交叉;版权的权力后盾在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公会乃至近乎猫鼠游戏的查缉者之间流动;书籍的意义从“新学”的生意到“进步”的生意的变化。带有明显的英文世界中书籍史和出版史作品风格,版本目录学背景很淡,而全力贯注于若干分论点的阐释,史实考证则浅尝辄止;阅读体验更近乎长篇论文(中篇专题研究)而非长篇专题研究。其中谈到的若干盗版书的故事,读来有种超时代的共鸣。结论落在权力和国家的关系上,或许可以作为国家在场论的一个脚注。10-08
  • 木卫二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套语,一大半东洋舶来,另一份来自明清藏书家,分歧点在思想创作与生产工具之别。二十世纪动荡,泥沙俱下,制度层面始终无法执行保护,只能依靠业者同仁道德共识,千方百计齐用上。到cpc做主,创作变劳动,1960s更一度消灭了这套语,也掐死了书籍与知识。食用盗版与翻印,则必然是老中人的灵魂写照。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