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爱德华·长贵儿
    此可谓宝贵的时代记录,无事时翻上几页,亦可慰风尘矣。12-21
  • 蒋茜
    现在才知道大家就是大家12-20
  • 盘子
    郑先生的肠胃真是不太好。扒完史料,最重要的记忆就是他成天拉肚子了……10-11
  • 喵啊
    细小入微,无事不可言记。只是普通读者并不推荐阅读,读至百页,弃。03-29
  • 天呐
    天天友人往来,恰饭,搞事务,授课,还能搞学术,真时间管理大师。12-09
  • 瑜声余韵
    春节假后开始阅读,基本上花了两个月时间,主要在周末,终于读完了这两本厚厚的砖头。对郑先生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是田余庆先生的一篇纪念文章里转述的一句“忙于生活,读书不多”。日记里也有“翻检射猎不足称读书也”的句子。一代学人对读书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日记价值不可估量,有众生百态,有学术心得,有生老病死,有硝烟战火。开篇写37年可记之事,其一稚梅夫人之逝,其一七七事变。最后一篇日记,则是雯儿空难,父女永隔。掩卷怅然泪流。03-30
  • 小城鱼太郎
    1946年7月14日,已经返京数月的郑天挺得知长女郑雯(曾南下西南联大寻父并毕业)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失事,“于是为彷徨不宁,然仍不能无万一之望。下午欲睡不能,两次登榻,一瞬即醒……比晚再取报纸读之,玩其语意,绝难幸免,悲伤之馀,弥增悔痛……十二时大风雷雨,灯灭就寝。”日记就中止于这一天。12-19
  • 涤月涵宇
    被查抄了居然在侥幸躲过劫难后发还,跟出土文物似的。郑先生日记的史料价值太大了,去年在昆明大客车上跟郑先生的哲嗣郑克扬教授伉俪谈起这本书,两位老人说我是懂郑先生的,荣幸又欣慰。04-15
  • 仰蠡
    日记极为耐读。生病、跑警报、买书、教学、访友乃至日常饮食、购物,皆可于内瞥见,国家为外寇侵占,妻子死于医疗事故,孩童滞留北平,佩服郑天挺先生的坚守,在诸多不足为外人道者的难言苦衷之下,以其坚韧成就了联大的辉煌,值得铭记。06-14
  • 听不见
    果然,坚持就会有价值!日记几乎毫不断绝。所记无非工作生活。我的日记也写了十几二十年,不知道多年后会不会成为历史。12-04
  • 草虫
    郑天挺自评:“检旧文,平质无文,虽略得简练之法, 殊无跌荡藻绘之观,年逾四十,文行未著。”也正是在这平淡中,见到西南联大的跌宕起伏。02-17
  • 江海一蓑翁
    知名历史学学者郑天挺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长达近八年的日记汇编集,从1938年1月到1946年7月,几乎每日必记,每记必细。其日记内容涵盖个人读书、教学、写作、校务工作,业余听戏、会友、出游,以及关于当时家国大事与时代变迁的详实记录,甚至连个人生活起居的细节都一应俱全,既体现了一位史学家的史料意识和档案意识,也可以从中管窥西南联大时期的学术、教育、政治和社会生态。无论是教育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还是西南联大校史和民国学人风范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都可以从这套两卷本大书里,找到十足的干货材料。07-29
  • 维舟
    极为丰富,不仅可觇见一代学人学风,也因郑先生作为西南联大总务长的身份,可见当时时局世变、战时日常生活乃至边疆风俗。当然,更重要的还有郑先生自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观、认同和政治态度,应当有人为他写一本类似《梦醒子》那样的传记。03-29
  • 韧勉
    大学者太勤奋啊!其一感叹作者记录详实,从1938年9月到1946年7月全过程一天不落。其二感叹作者读书不辍,无论兵荒马乱,心如止水,上午一种古书,下午一种古书,还兼读书笔记,实在是勤奋。其三日记叙事真是无不所及,日常、读书、会友,还有学校日常、战争过程等诸多事迹,其四是如此详实的日记可以更为本真的回顾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呀!04-11
  • 二安鄉人
    要不是参与郑先生的日记整理工作,我是不会下决心写日记的。郑先生的日记详细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他老人家连生病期间放了几个屁都要记录。05-15
  • Saudade
    翻到一张实习证明,原来去年还做过一件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意义的事——整理郑天挺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日记,现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那时候通过整理字稿认识了许多繁体字,每天被先生的情绪牵动,文字真诚到让我们一群人产生写日记的冲动。最后得了一笔不错的劳务,还收到一本赠书《中国哲学简史》。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