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似云
    读下来感觉梳理得还算清楚09-19
  • 粉红色的后果
    适合入门。主要是废太子胤礽,后面涉及雍正是否夺嫡。本书的学术史地位在于认为雍正即位正当(《百年清史研究史》认为吴秀良是最早提出世宗合法继位的学者,主张雍正夺嫡的学者几乎都受到孟森的影响)。尽管有档案、传教士/朝/日记录,还有起居注,但是吴秀良仍然视《清圣祖实录》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基本是用实录的记载去跟其他一手史料对证。并不认为雍正通过实录的编纂捏造史实。伴随着夺嫡之争的,有南北、满汉造成的党争,高士奇/徐乾学/王鸿绪与明珠对立,但是高士奇后来背叛索额图,王鸿绪调查买卖少年男女导致太子垮台。李光地以超越党争的姿态出现,受到康熙信任,涉入对立的同僚对他评价很低。雍正的门人甚至想过到台湾当官为主子谋退路,不经允许私自跟即将面圣的李光地交易,让谨慎的雍正大怒。也可见主子的不争姿态让奴才着急。01-09
  • 凡夫
    蜻蜓点水,乏善可陈。11-23
  • 浅斟低唱
    重温雍正王朝的后遗症......很喜欢海外汉学研究带来的陌生人视角,总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小灵感(虽然大多数也不好说有没有理论意义吧)11-02
  • 衕學
    通俗易懂,帝王家事也是天下事,继承人还是要好好培养,想想四十年的太子不容易11-30
  • 星河光碎
    流畅易读,论述逻辑与面目较为清晰,有些收获~11-29
  • momo
    讲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故事。郑小悠同学也写了一本《九子夺嫡》的书,哈哈。 作者没有选择以胜利者胤禛的视角叙述这一故事,而是将笔墨多泼在康熙及失败者胤礽上。本书是较早论证雍正帝合法继位的著作之一。11-08
  • 無情
    花了两个晚上读完了,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还是可以读一下。我原以为是讲康熙和那几个儿子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是大部分的篇幅都是讲他和胤礽之间的,胤禛、胤禩还有胤祯的篇幅只有一点点。有点走马观花,反正就是不过瘾,感觉缺点什么。11-28
  • 斯坦利•赵
    采用的资料都是早期存于海外的档案,比之国内近几年的新发现肯定是有不足,但好在观点独到,还可以。10-20
  • 风挑一点灯
    康熙的表演型人格只有雍正和乾隆才配得上,以及处处是家天下的味道。这本书有离奇的喜感,娱乐性像看泰国王室八卦科普。01-02
  • keep dreamer
    九子夺嫡算是清史里最为有名的一段历史了。大抵杰出的帝王都很难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胤礽的问题固然和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和太早被立为太子有关,我会拿胤礽和明朝的朱标以及朱高炽相比,是因为胤礽的兄弟太优秀吗还是兄弟太多了竞争太多,我觉得关键还是自身的教育和环境影响,这说明在成长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极大,到青年以后 三观形成后再去改变就为时已晚了,后面所发生的太子的权力对皇权形成障碍时,矛盾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在康熙一代雄主且长寿的情况下,可能的对于太子来说,历史上有当四十年的太子吗?是内心何等憋屈的写照。11-15
  • 竹圃
    通过夺位一事窥视康熙朝政治特点,格外强调南书房文人及皇子“讲官”群体的作用。由于成书时代、地点等因素,史料单一、大量的主观推测及少量史实错误完全可以谅解,绝对是研究康熙父子关系及清初政治绕不开的力作。11-14
  • WilliamJunkie
    东亚最大国家的最旷日持久和最复杂的皇位继承斗争,发生在满人为建立正统王朝和有效的政治机构而全面吸收汉族文化的漫长过程中。11-10
  • 任东风
    清史入门读物,叙事蛮好的;文中有一些史实错误,译者用脚注注明很用心(有些过于“硬伤”,会让人产生“可爱而不可信”之感);吴秀良老先生是清史研究的前辈,还专门写过清代官僚通讯系统的著作。孔飞力《叫魂》倒数第二章提到吴老先生。对于康熙朝由九子夺嫡所酝酿的政争,作者认为,“南北文化的对立,以及社会阶层的差异,是对康熙朝朋党之争起催化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10)此外,本书也打破了康熙朝的迷思。过往影视作品中康熙朝往往呈现政通人和的景象。然而在九子夺嫡的背景下,诸阿哥在地方上的敲诈、买人的记叙,在书中随处可见。12-16
  • 穆豆
    译制作品的微妙距离感既是一种乐趣,也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受。;让我惊讶的真实史料不是与文学演绎不同的那些,而是竟有如此多的情况与文学演绎是一样的。02-20
  • intro
    成书时间比较早,书中会有常识性的疏漏(编译者已经尽可能的修改)。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论述是相当扎实的。但也因为作者立场过于鲜明,而非夹叙夹议,所以说不能从这本书中多角度的了解这场立储风波的全貌。更多对此书的论、评,可以看一下在下关于此书的书评。08-08
  • 刘小溪YO
    本书基本上没有大篇幅讲到我们熟悉的八阿哥,四阿哥。而是以太子和康熙的关系为主,讲述了太子册立,废黜到再立,再废的过程。太子的两立两废,直接导致了皇子间激烈的党羽之争,也从而改变了康熙对于皇子们前后态度的转变。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九子夺嫡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贯穿了康乾盛世,是清朝皇室内部矛盾的巅峰。08-23
  • 江海一蓑翁
    问世于四十多年前的关于清代康雍年间夺嫡之争的一部美国中国研究论著,也是今年继汉唐阳光出品的《九王夺嫡》一书之后、在国内出版市场上问世的又一部同主题新书。跟郑小悠等作者的《九王夺嫡》一书相比,本书受成书较早和海外研究等的限制,运用的史料较为传统、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略显陈旧,但其也有三大突出优点——一是角度新。围绕康熙与二度担任皇太子的胤礽的复杂父子关系聚焦展开叙事,跟其他同主题书籍突出多子夺嫡的视角明显不同。二是叙事佳。沿承着美国的中国研究作品注重叙事、注重文字表达的晓畅与易读的优点,在具备学术底色的同时,非常好读。三是视野大。尽管以康熙与胤礽的父子关系这一相对小的视角切入,但反复在大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下探究这一主题,反复运用精神分析、个人生活史还原等手法深入解读史料,今天再读,仍有新的启发。08-06
  • 没静电
    西文里最早的档案研究经典之一。但是,为何现在的历史译本如此偏爱司马辽太郎一系的通俗读本风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