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鸭鸭
    读的时候觉得非常有启发性,简直想写长文进行新精英阶层在中国的批判和分析。但是我又想到,购买和阅读这本书的这种行为(或者说这种消费选择)实际上也是新精英阶层和准新精英阶层的“特权”,我们批判了,我们反思了,然后一切照样分化着。05-15
  • 也不一定
    反思自己的消费构成…05-23
  • ghost
    全书总结了现代中产阶级的消费倾向,尽管今天看来多是陈词滥调,但在原著出版的17年,可算是振聋发聩的洞察。在后工业社会,消费的意义早已成从满足生存需求的手段异化为彰显身份的方式。尽管富人通过奢侈品/昂贵食物炫富的旧有手段已逐渐淡出时代,但身处社会的人标榜自身财富与地位的刚需是永恒存在的。过往肉眼可见的、易于达模仿与达成的物质炫富门槛被精英阶层抛弃时,新生的门槛已经隐然浮现了。当品味、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需要长期高投入才能呈现效果的隐性财富被工具化、成为构筑阶级高墙的砖瓦时;当社会共识将无法通过个人努力迅速累积的非物质财富作为阶级门槛时;当非精英的个人努力后所获取的财富无法转化为精英阶层认可的社交货币时,我想我们可以武断地下一个悲观的结论,即阶层跃迁的大门已近乎永久性地关闭了。05-26
  • hyeya
    换个角度去看我的生活目标消费习惯消费倾向是怎么被影响的,被谁影响的。07-18
  • jdxyw
    这不就是豆瓣诸位吗?07-21
  • ivulfhfuboh
    可以作为be creative的社会背景07-23
  • 戈多不来了
    我不知道这本书作为中文读物出版的价值何在。作者流畅地讲了许多故事与因果关系,却结不出一颗明确哪怕是荒谬的果实?07-21
  • 蚂蚁不撞墙
    消费的倾向选择也就是跨越自身阶级的模仿… 07-15
  • 恺爸
    文化圈子的限制,使得上升阶梯更难了。书中总结:事实上,媒体沉迷于展示金融精英、寡头和富豪们的奢侈生活方式,分散了我们对文化、社会和经济分层等更为迫切的问题的注意力。超级富豪们的生活可能很有趣,但这类人自古就有,他们对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重大影响。而志向阶级中的很多成员虽然也跻身收人顶层 1%、5%和 10%,但却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他们越来趑倾向 于非炫耀性选择和投资,以一种不利于中产阶级的方式,重新创造财富和阶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性。06-26
  • 跑跑
    当看到这本书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不急不慢的叙述炫耀/非炫耀消费一定会这样演化,并在不同城市不同的阶层差异化的过程,消解了自己对消费主义的狂热,懊恼,厌恶,甚至感受到了一丝宿命感,消费是都市人融入城市的通道,生活方式是多巴胺的加油站,投降吧。06-27
  • 方糖小姐
    我的一个在暴发户地区生活的朋友说,把东西卖给有钱人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定一个高到离谱的价格,然后和对方说这个是限量发售的,就可以了。以前觉得有钱人大多人傻钱多,现在想想其实购买需求不同,有些东西买来是为了混圈子和定位,满足的是心理认知。吃鱼子酱的和买lv的,未必真的喜欢,不过是为了社交而已06-24
  • kokomi
    顶尖富人更乐意购买能节约时间的服务,例如家政家教司机园丁,中产阶级虽自己做家务,但更喜欢炫耀性消费,底层人民想消费但没钱。03-02
  • 熊阿姨
    放六七年前还行,现在读没什么新知。数据和素材的罗列,引用的罗列,作者自己的笔力相当一般。04-17
  • 把噗
    挺好的。以消费为媒介,分析有闲阶级到精英阶级再到志向阶级的发展变化,呈现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文化资本在区隔身份地位时起到的越发重要的作用。02-03
  • 毒妇脸少女心。
    「从有记录的人类文明开始,展现身份地位的热切之情,或是对较高阶级进行模仿和同化的渴望,一直显而易见。」03-14
  • blueshadow
    当难以从物质角度辨别一个人的状况,象征性的价值和道德就浮出水面了。在这种意识形态下,这货是哪来的,比“怎么用”更重要。同时,消费更原子化,自律和自我塑造的趋势,更明显。08-29
  • malingcat
    Aspirational class,剑桥词典解释为“渴望富贵的,渴望更大成功的”,这里译为“志向阶级”,其实就是“上中产阶级”的代名词。凡勃伦时代的处于支配地位的有闲阶级早已隐身,志向阶级正在重写消费模式,他们更喜欢“炫耀性生产”、“炫耀性休闲”和“非炫耀性消费”,所有这些都比单纯占有物质商品更能制造阶级分化效果。提倡公平贸易、提倡本地主义、提倡环保、反对劳动异化、反对工业化甚至全球化,志向阶级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消费选择来体现道德与文化的优越性,比单纯炫富更微妙、更隐蔽。他们政治正确,富于文化资本,不过他们依然拥护改良资本主义,依然将下一代的教育当作最大投资,必要时还是会买一个铂金包以进入好妈妈俱乐部。作者追踪美国消费数据多年,以学者的身份写了这本小书,汇聚大量消费社会理论常识,易读。02-02
  • 沈书枝
    富人阶级已经从过去的炫耀性消费转向如今中产阶级的非炫耀性消费,有闲转变为炫耀性生产,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富有的阶级如今难道不再享受悠闲与炫耀性消费?虽然在其总资产中占比下降,但消费的金额不仍然绝对超过中产以下的阶级?不能理解的是作者轻飘飘地说超级富人的数量总归很少,而中产阶级很多,因此中产阶级这种生活和消费方式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更大;无论中产的中上层还是下层,都被作者划归为“志向阶级”,使得这种批判有时候更显得莫名其妙,好比背一个帆布袋都是隐性的非炫耀性消费。对母乳喂养的批判在我们这儿的环境下看也有种非常隔膜的感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