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六哥
    【2024书单014】库切★★★大家看,这个男主叫小帅,文艺青年初出茅庐20出头,随着生活成长不得不为了生活,从南非到英国当程序员,是一个欧洲飘,有点像海明威《巴黎的盛宴》但没有海明威的潇洒,文艺青年的自我对白,文艺青年北漂社畜忍受不了996最后辞职,未踏入社会前他的理想是诗和远方,库切生动描写的猪脚的内心动态,其中有两个观点加一星1是我们每天996上班,奉献给生活会得到回报吗?每天上班就是忍受痛苦,还是说精神痛苦就是报答?那和流浪汉有什么区别呢?2每天被996磨灭了内心的向往,周末看空闲自己和自己下棋,变老,等待夜幕降临,好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煎晚餐要吃的香肠和面包,然后等死。作者写于2002年发表这篇,有点像耶茨的《年轻的心在哭泣》,但时代背景不一样,不如耶茨03-17
  • Bonobo
    克制、坦诚、谦逊,没有自我陶醉03-08
  • baoz
    原来是青春的败局,写得平静流畅触目惊心,在世界还没醒来的早晨读来是一种享受。“他”有这么多愚昧的地方,对情人麻木、对家人冷漠,不切实际幻想叩问到底怎么才能达到艺术的殿堂。但那种被现实生活卷进迷茫怅然的漩涡的感言那么真实,让人感同身受到痛苦,十七八岁时有着盛产诗歌的能力,成人后只剩下冷嘲酸楚,害怕写作害怕女人,害怕他曾经那么渴望的东西。现实有关闭梦想的能力,不动刀不见血。03-26
  • 迢迢不断如春水
    “那个命定的女人将必须透过他的作品了解他,先爱上他的艺术,再傻乎乎地爱上他本人。” 认同他对自身的评价。读了他的其他小说,真的很难把那里面的风格和内容这本小说里透露出的形象对应起来,这本书里面的“他”,敏感内敛甚至懦弱平庸,执着地相信崇高的痛苦是他的艺术之源,但是每当有机会堕入永恒之平庸,他又半推半就地避开,探寻真相可当有机会触摸现实他又选择视而不见,而且渴女又厌女在这一层面没见到他有何高明的见解。这本小说更接近现实中的人吧,不高尚也不可耻不有趣也不完全死板,既不令人感动也不令人厌恶。03-26
  • Yvonne
    全世界普通年轻打工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吧,无趣的工作、无疾而终的激情、被耽误的理想。即使是自传成年后的经历也没有童年时期有趣。普通生活都不是好的小说题材,但普通生活依旧是好的生活。想了解作者的可以读读。04-27
  • 仿真男孩哪吒
    搁在几年前一直在心里被奉为青春圭臬,如今看得牢骚满腹,字里行间夹带一些矫情白男的厌女情绪,且不停夹带文学点评,不胜其烦。02-29
  • 无谓纠结,无限拧巴,左右摇摆,极端懦弱。“他的毛病在于他不准备接受失败。”03-19
  • 烬余
    相比上一本讲童年和青春期的男孩,这一本我更感同身受一些,可能我离男孩时期已经太远了…其实完全不必在意这是否属于是自传体,它当然有库切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子,也有他青年时期精神苦闷的缩影,但显然这样的形象已经超越了他个人,小说中主人公是这世上万千失意苦闷的文艺青年的肖像。他不断地与自我对话,无法将自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稳定的联结,他将生活的一切都当作体验,当作是艺术的准备,因而一切都是必要的,一切痛苦也因此被赋予了意义。但这是走进了死胡同啦。“成长的意思就是告别渴望、告别激情、告别灵魂中所有的强烈意念?”01-26
  • Gasaraki
    每个耽于幻想的青年都有一套为自己编造的神话,并且各有各的借口去维护它,但真实的面貌总是相同的:自命不凡,又怕被揭穿。作者把症结归在一味被动等待,缺乏强烈的主动意愿上,这可能是准确的,因为这正是抑郁的主要症状。03-01
  • 没想到是在伦敦的时候标记的“想读”,七年过去,终于变成“在读”了。翻译得非常好,虽然我标记的是另外一个版本,但这版已经深得我心了。01-24
  • 凝睇
    一个异乡人的故事。和当下的青年所经历的是一样的:冷漠孤独的都市生活,有点才华但又怯懦于现实的不甘,对于爱情的疏离态度。看书的时候脑子里bgm都是金必的《青春》啊!谁懂01-11
  • M0M0
    呜呜真的很喜欢库切的文字!《青春》,不仅仅是个体存在的焦虑,同时也有移民身份认同的焦虑,对于艺术追求与自我认知矛盾的焦虑。生活在英国,好像离南非,家人,文化,甚至曾经的自己都足够远了,但依然没有办法隔绝掉和一片土地之间的关联。永远无法融入的异乡,他们无法感同身受的“我”穷尽一生想逃离的耻辱,困在对生活、爱情、诗歌和生命的困惑里,接受思考给予的永远的凌迟。12-22
  • Lac
    就这么旁观了一场无比纠结,拧巴,焦虑,迷茫却又坦诚波澜不惊的青春。02-12
  • CMBYN
    我们终将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张脸有着空茫的眼睛的悲哀长脸,就是我们梦想的面容吗……1962年的寒冬,漂在伦敦的24岁南非青年的发问,我站在深圳九号线的地铁上接收到了。03-13
  • 54
    坦诚,谁写出这么毫无保留的东西都很难经得过一般道德的推敲吧,这要是放在社交网络上会被骂死的。染血的床垫,感受不到的激情,好残忍。前面是一个被诗人的梦想折磨或者说误导了的年轻人,逃离自己的祖国和家庭,努力养活自己,以为苦痛和性才是成为诗人的必备要素。想到曾经那些吹捧库切在IBM任职过的宣传,莫名觉得可笑,好在后来他在工作中也找到了一些乐趣,好奇他后来怎么写出了好看的作品。01-26
  • 果冻蜜蜂
    短小但是细致。讲主人公从南非到伦敦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间夹杂对作家的看法,对男女感情关系的探索,对一成不变工作的厌倦。主人公敏感,南非白人的身份让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边是写作的热爱,一边是作为程序员谋生的手段。也是我们无数背井离乡普通人的缩影。心理过程夹杂文学评论。对感情的探索,但是似乎又总是缺乏激情。中间还写到在英国家庭看到的中国春宫图,又写对于印度同事的密宗体位,应该是对亚洲充满了好奇。读他这些反复的纠结的心理都时候,也会有一种阅读的愉悦感。库切就是有这种魔力。12-27
  • 渡边
    十年后的重读,即便已不再“青春”,仍不可抑制被拽入其中。这本库切的自传式作品,当年读后留下的印象只是“这大概是我读过的问号最多的小说”,书中这个和库切一样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大多时候都在自言自语,自思自问,他自动将从南非到英国的生活历程转化为一连串问句,反问疑问居多,设问居少,由于他太过怀疑和苛刻,以至于不肯轻易接受任何答案。坦诚或坦白是书中的另一重要部分,自卑带来的羞耻,对性的痛苦执迷,对女孩的冷漠无礼——这在今天会被喷得很惨——这种程度让人尴尬的袒露实则也是对读者的另一重逼问。这些逼问会将你的精神从现实的进度条上拉远,迫使你再次看清局势并思考:我的宿命在何方?“命运不会主动降临于他,他只能迫使她这样做。”于是老师的新译本很棒,行文流畅,表意清晰。重读库切,毫无折损,反有提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