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piarist
    漫长却依然无比吸引人。09-29
  • ethan-Ye
    一般般,对于战争的描写挺少09-26
  • Terry Gu
    生动而又忠于史实,难得的上品!11-02
  • 栾继
    通过虚构的主人公阐述真实的二战历程!10-16
  • Max·Planck
    战争风雨和战争与回忆,从文学角度说,非常低劣。犹太复国主义的拙劣宣传品。 05-21
  • 您老朋友王狗熊
    鸿篇巨制,对里面情爱纠葛什么毫无兴趣,写的也老套,不如《生活与命运》。亮点就是早在当年,当然也距离作者年轻时候有一些距离,作者就能用民族性、全球贸易、地域文化、经济学、工业生产力等等因素去衡量分析世界上国家关系和战争走向。当时可能也是沃勒斯坦体系刚刚发明的年代,小说用世界体系格局理论分析和载入历史,其化-用之间可见功力。05-13
  • 百器徒然
    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二战文学,从闪击波兰到从不列颠空战,从到苏德战场到珍珠港被偷袭,亨利一家无处不在,以一个家庭的遭遇勾勒了二战的风云变幻,闪击波兰部分令我想起了《名望与光荣》,不过相比那本书侧重于观念交锋,《战争风云》则偏重战役进程。亨利作为被罗斯福赏识的人,先是美驻柏林武官,又被派往莫斯科,这种同时见过罗斯福、希特勒、斯大林的人肯定不多见,好在具体情节没这么夸张,基于事实背景的展开,对了解时代心态和氛围很有帮助。缺点肯定是人物,特别是女性人物太功能性了,不像亨利和他的两个儿子那样性格突出。书中还虚构了一本《失去的世界帝国》,以德国将领的视角平衡作品。西线的狂飙突进,东线的冰天雪地,太平洋上燃烧的岛群,苍烟落日,尽付书中。01-19
  • greatabel
    画家当然是邪恶的,只是数千万人的死亡并不是他一个人能造成的,他也在罗网之中12-01
  • 黑色纯牛奶
    《战争风云》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二战推进的历史小说。虽然有的时候觉得情节安排有些刻意,但是维克多·亨利一家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充当了读者的眼睛,带着我们一起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去了解这场世界大战,如此规模宏大的叙事,还是非常难得的。另外书中虚构了一个德国将军阿尔明·冯·隆的军事著作《失去的世界帝国》,让读者从德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这个构思也是非常巧妙的。这部译本前后一共由十位翻译共同完成,说实话翻译水平有点参差不齐。第一部从1939年大战前夕一直写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期待第二部,并且第二部考虑直接读英文原版了。01-23
  • James
    彼时美国反战思潮声势不小,不过掩藏不住一颗想当老大的心,当老大就得主持正义,哪怕是装模作样。因此美国从军事上参战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但从政治上早已参战了。珍珠港被袭也使得美国盛行了200年的孤立主义彻底放弃了最后的抵抗,从此走上了多边主义的舞台并主导了世界。美国的态度左右着二战的走势,美国的行动决定着二战的结果。当日本人被逼在1941年底将美国拖入战争之后,德国败局已定,已经没有任何机会,这一点毋庸置疑。小说中将二战期间各种政治背景交代详尽,局面走势也描述清楚,但不论主人公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到了德国英国苏联日本,或者是太平洋舰队,视角都是有限的,结果都已设定,因此小说的戏剧化程度不够。反而,作者在小说中加入了一部以德国军官视角所写的战争回忆录《失落的帝国》成为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05-29
  • 黑巧
    华伦如果没死,应该就是老布什……03-11
  • 玄芝
    主角这么传奇,按此脉络,应该当选总统啊,起码在乔治布什之前。。。08-03
  • nowhereman1
    既然有象“巴黎烧了吗”和“最后一百天”这样写的象小说的纪实文学,就有“战争风云”和“战争与与回忆”这样写得象纪实文学的小说,实际上这套书完全可以当作二战战史来读,既有翔实的史料又有精彩的情节,作者为了尽力避免以胜利者的姿态来书写历史,特地虚构了一个德国将军描述了另一种视角的二战史观,十分有趣啊……11-13
  • mohicaniano
    曾经在书店看到95上译版的,当时翻了翻,觉得没什么引人;至今,足不出户购书的年代,没有错失这部巨著。元旦读了《生活与命运》,春节读了《战争风云》,都是关于战场、犹太人、男女感情......但感觉不同,在美国人笔下,加利福尼亚号沉入太平洋终究会捞起、重现天日,而俄国人笔下,斯大林格勒尽管从炮火中重生,可人心依旧被围。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