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奥耶耶
    简单的文字,蒙着回忆的色彩,历历在目。11-04
  • 鸿音
    好多节日已经记载了,但是以“节令”而不是“节日”出现的,而且这时候的正月十五没有元宵或者上元一说哦06-19
  • wangerna
    再读更觉得是好东西。。。10-07
  • 叶曳
    一直搞不懂为神马社会学系还要上各种民俗学的奇葩课。但是,看这本书还是蛮有意思的。。05-15
  • 瑶姬
    粗略通读一遍,再慢慢细读11-08
  • 浊克斯
    梦到在翻地方风物志,果然就机缘巧合注意到这本,书中注释读来津津有味03-11
  • 郭七七
    年代远,又是荆楚,有些仰之弥高的感觉。按语详尽。06-13
  • 包子
    “如愿”的故事很有意思,“却鬼丸”也颇有趣。不晓得古代每月有节日,古人过得累不累。08-01
  • 夏加尔的隐喻
    按照旧俗过一年的话也应该不比现在轻松吧,旧时民俗节日极多,因节日特定的情境做特定的事按着季节来过想来也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法,现在这些都淡了,科技带给人最便于亲近的可能性,却反而让个体的人得以孤立存活,人群里的割据一方的现象更普遍了。网络时代远不是前人所想象的人与人更便捷地沟通,从而误会消弭差异变小,而是不同的人共享的信息不一样了,人更多的愿意和相投的人在一起,更愿意接收愿意接受的信息,从而偏执的更加偏执,狭隘的更加狭隘。其实还不如回到过去,热闹蒸腾的年节,七嘴八舌的人围坐在一起,匆匆忙忙一年就过去了,从厨房里打下手玩闹的小姑娘到俏丽练达的小媳妇再到大家等着上桌的老祖母,乐呵乐呵一辈子也就过去了。08-25
  • 卡莱
    此书记述五代时流传在两湖地区的时令风俗。岁时记者,从正月至岁末,依时而记。诸多现在已寻不到,如初一饮屠苏酒,立春日帖”宜春“二字,迎紫姑,槌床打户撵姑获鸟,七夕乞巧、盂兰盆节等。亦有的流传下来,惟其形式随时代而变。但正如大家都感叹的,年味越来越淡,大抵部分也因这些风俗都少人去关心了。少了节日,和煞有介事地做些祖先传下来的事,生活便拉成一条直线,无有起伏,乏味得令人感觉不到时光流逝。拐开一句,我很为目连救母这故事感动。目连不但救其母脱饿鬼之苦,尚广于天下所有弟子行孝顺者。因此有盂兰盆节来供养十方。佛言:”大善“。确是大善。08-08
  • 草香石冷
    各季各节都有特色,一年到头皆极可玩赏04-24
  • 齐物秋水
    这个版本比上海古籍的本子多出一些字句,如“寒食,挑菜。”“八月雨,谓之豆花雨。”且有大量文字相异。因所据底本不同,前者为《广秘笈》本,后者为《广汉魏丛书》本。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