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农业增长的条件
举报
书名
农业增长的条件
作者
埃斯特·博塞拉普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11884213
出版年
2015-10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页数
122
定价
39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我
她的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并没有把“传统农业”想象为一个简单的同一体,而是仔细勾勒了其在世界历史上所展示的不同形态和变迁。
07-29
狄狄
一本倒转了马尔萨斯视角的经典之作,认为人口增长才是农业耕作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非人口增长被动地受制于食物生产的水平。由偶然的技术发明推动耕作方式从粗放迈向集约的线性图景,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小规模且增长停滞的人口几乎不可能摆脱原始农业的模式,而不断增长的人口则会推动土地的改良和耕种频率的上升。一个地方,如果它的人口密度因战争或其它灾难而下降,退回到粗放的耕作模式是常见的。刀耕火种的休耕制度,因其只需投入较少的劳力而有足够的吸引力;集约化耕作能带来农业总产出的增长,但它的直接影响是人均单位产出水平的下降。只有长期来看,集约化的耕作才是吸引人的,它先是以其次生效应推动非农业领域的发展,然后才反过来提升农业的生产率水平。没有人口增长造成的压力,农民不会选择这种劳动投入更多、人均产出更低的耕种模式。
08-16
匿名
读完!并记最近听到最励志的两句话:“相信没有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
04-16
周十六
值得看,但还是看原版吧。翻译的…
03-01
金色月光 ☪
一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竞争性理论,把人口增长解释为技术进步的原因而非结果,关于土地利用制度和农业耕作工具的变迁分类梳理得真叫干净漂亮,可惜后面涉及土地占用制度和投资的部分我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理解不太明白。
10-16
豆友163515610
转向休耕期更短的耕作制度,更可能会增加每单位产出所耗费的劳动力数量,所以特定种类的技术变迁只有在人口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农业变迁的进程应被视作是对人口密度逐渐增长的一种适应。人口承载能力提升,人均单位时间产出水平先下降后上升。
09-28
Adkins_Jiang
作者把马尔萨斯理论逆转过来,将人口增长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光光是这个石破天惊的观点就值得五颗星。贯穿全书的主线是三种休耕模式在人口密度压力下的递进转换,兼对农用土地所有制、农业投资及城乡关系等重要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论述。好书!
09-21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本书研究了自马尔萨斯以来广受关注又充满争议的主题即人口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根据马尔萨斯理论,人口的规模和增长取决于食物供给和农业技术,当食物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时,过剩的人口将会消亡。作者逆转了这个因果关系,认为农业技术取决于人口的规模,当人口压力出现的时候,人类将寻找提高食物生产的方式,如增加劳动、机械和化肥投入等。她提出人地关系的紧张刺激了农业发展及使用新的技术和管理策略来提高与需求相适应的产出;她阐述了人类农业发展中,从采用森林休耕到灌木休耕,到短期休耕,到一年一茬,再到多茬复种的“集约化”程度递增的土地利用制度的演变逻辑。”
04-04
胡萝伯爵
我记得在《我们都是食人族》里,施特劳斯写了篇短文讨伐农业,他认为刀耕火种才是人类打工史上的高光时刻。但农业的发展实在是个积重难返的过程,我们的地球只会越来越难养活人类,何况还有人口大国在力推三胎。
01-25
朵朵小时候
优缺点导读已经讲的足够清楚。农学史学基础不牢靠,价值主要在于辩证思考角度。马尔萨斯、本书的集约化intensification、预判生育控制,三者并不矛盾,只是切入点不太一样罢了。
03-06
孔飞刀大叫兽
人都是很“懒”的,人口增长至旧土地利用方式比新的更低效时,人们才会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采用新技术、新工具等。深切地感到我误解非洲大兄弟了。
02-23
抵门杠
同样是被忽略的佳作。观点很多,逐条列出的话会发现现在许多前沿研究不过是拾人牙慧。
07-05
猪晓得
这本再加上恰亚诺夫的《农民经济组织》和黄宗智的《长江三角洲》,大概就能完全理解中国农业从古代到集体化时期的历史变迁。
08-04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