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嘉陵江畔好读书
    曾有幸聆听谭先生讲座。标题“察势观风”出自近代川儒刘咸炘,“疏通知远,即察势观风也。孟子之论世,太史之通古今之变,即此道也……”谭老师承史家典范,从记忆、舆论的视角收入七篇文章并附两篇,读完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国藩、舒新城、易君左及郭沫若四篇。为什么是记忆?在《自叙》中,谭老师写到:“所有历史都是记忆,都是各种记忆的折叠与改写,有意无意的,这其中既有作者的心血,也有各色人等的情绪,还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权力,看似冷冰冰的各种文本,无疑可以通过记忆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由此可以发掘出历史研究的新机。”(《自叙》004)为什么是舆论?舆论在近代随着报刊的兴起与传播,影响了社会的潮流发展。“舆论宛若这样一种如网宇宙,以其多样的风云,与时代推移,形成空气与氛围,无形中构造出一种新的社会。”(《自叙》009)08-11
  • 不足方丈
    徐锋兄太早熟了,视野和格局都不俗,出版能做到今天这份上,不是没有原因的。08-29
  • 江海一蓑翁
    知名学术出版人谭徐锋老师的新书,能编入与虞云国、周振鹤等学者并列的史学学术丛书——“论衡”,足以说明出版方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本书学术价值的推崇和认可。本书收录的多篇文章,或切入点独特,或视角与方法新颖,一方面深受新兴的社会史、新文化史、记忆研究的思潮影响,另一方面又体现细致梳理、严谨考证的传统史料学功力,通过代表性人物生平与代表性事件始末的还原,展现近代中国在记忆、舆论与社会生态上的多元面向。作者的记述,采取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的方式,少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而字里行间,留白丰富,有心者阅读时,自然能多有共鸣。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06-28
  • Tradition
    国人遇事,事事推诿。激愤一时,过时就忘。观翁师傅之流当道中枢,基本如此。耻不受事不当,遇事骂两句责任不可担。过后还是做京官搞政斗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