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太白兔
    “只有逃跑的时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我只想逃走,逃到更远的地方,用剧烈的方式割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怎么感觉是男版的逃离,却一面跑一面回头看,站定了感伤。“那些人在某一天消失了,人们才发现对他们一无所知,连他们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莫迪亚诺的象征并不能说多高明,却不动声色,最嫉妒的就是这样举重若轻。可能是期望太高,反而觉得这本不够惊人。12-12
  • 午夜飞行旧时光
    “露姬是从我们生命中消失的那些人,露姬也是我们自己。 ”12-17
  • k1973
    永远不要工作......07-14
  • 胤祥
    永恒轮回,六十年代巴黎,居伊·德波,新浪潮电影范儿。叙事其实并不复杂。10-07
  • Tuna Bento
    文字故意很冷静但是充满了感情,字字句句都镶嵌了怀念和感慨。09-15
  • 时间与玫瑰
    昨晚沙发上翻完,感觉很一般,故事很单调,翻译较生硬,封面把我骗了12-02
  • 人类学科研究员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所有的角色都是一个人,那就是作者自己。10-29
  • 凯特根斯坦
    “逃逸线”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1925-1995)经常使用的概念,在后期经典之作《千座高原》中,他详细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线”:坚硬线、柔软线和逃逸线。坚硬线指质量线,透过二元对立所建构僵化的常态,比方说人在坚硬线的控制下,就会循规蹈矩地完成人生的一个个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到拿工资生活到退休;柔软线指分子线,搅乱了线性和常态,没有目的和意向;逃逸线完全脱离质量线,由破裂到断裂,主体则在难以控制的流变多样中成为碎片,这也是我们的解放之线,只有在这条线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自由,感觉到人生,但也是最危险之线,因为它们最真实。01-03
  • 李香菜
    法国人神神叨叨的 不好看08-12
  • 哼哼.floweray
    大部分生活在国内的年轻人,包括我在内,就目前而言,无非就是:目光朝向着逃逸线带来的真实与自由;大脑混沌在柔软线夹杂的抽离与相悖;步子踏实地走在坚硬线的西西弗斯之路。10-09
  • 木由
    五年前怎么也读不进去,仿佛在看另一个宇宙的故事。如今读起来竟仿佛是我的日常生活。不过我们的咖啡馆叫 Le Béguin。开始一直耿耿于怀书名里的 perdue (失去,逝去)没被忠实翻译出来,看完译后记竟被译者说服。青春即使被挥霍无度也不会消散,即使我们死去她也会在记忆里永生,她永远在那里。很喜欢帕特里克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很亲切。这提供了四个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六十年代左岸咖啡馆的氛围和Louki这个谜一样的女子。罗兰视角里的几个概念很有趣,中立地带,巴黎的黑洞,黑暗物质,永恒轮回,公墓另一边,地狱的边境。岁岁年年人相似,如今聚集在Le Béguin咖啡馆的我们又和五十年前迷茫又想逃离的他们有什么不同呢。12-27
  • 欢乐分裂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01-01
  • 石头摇篮
    非法国读者,还不止,非巴黎通,读这样的作品不知道流失掉了多少东西!01-25
  • 成知默
    2015年第75本:三星半,莫迪亚诺似乎永远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他的那些笼罩在巨大谜团之下的主人翁往往面目模糊,却又分明带有来自同一谱系的强烈印记。晦暗不明的过去,记忆的黑洞,永远试图从往昔逃离,却又从无法抵达。永恒轮回之下,彻底的决裂,才是彻底的救赎。06-05
  • 把噗
    莫迪亚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如同洪尚秀拿了金棕榈。11-10
  • 邓安庆
    全文的语调轻柔像是雪花飘落,在城市里漫游、寻找、躲避,不止是莫迪亚诺一个人写,帕慕克《黑书》的卡利普在伊斯坦布尔漫游,劳伦斯·布洛克《小城》马修•斯卡德在纽约漫游。这些大城市真实的地标与行踪不定的小人物,构成了迷人的关系。01-06
  • 远子
    2012年4月1日,Pageone国贸店开业的时候买下的。那天我买了七本书,书店有一个女孩,我的同事,她拿着我买书的小票照单把那七本书全买下了……07-13
  • 陆钓雪de飘飘
    我一夜疯了的读,也是门罗之逃离,也是昆德拉之轻,也是尼采之永恒轮回。您原来可能希望与她白头偕老吧?可是第二次洗礼也没有……我是不是在梦中呢,不然怎么能听见我们的脚步发出如此清晰的回声?有时出现的是记忆的黑洞。之后,又有一些细节陡地浮现在脑海里,这些细节非常清晰,清晰得都没有什么意义了。有时,我们会回想起我们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需要证据来证实我们没有做梦。但在我那个年龄,是不会问自己太多问题的。天空恰似一个穷苦马戏场那撕烂的帐篷。直到时间的尽头。你说的没错,我们本该永远待在那里的。他们是不会对树木进行斩首的……算了吧,我的老弟,别待在那里了……逃走吧……露姬,她从窗户那里跳了下去。都准备好了,你尽管去吧。您应该顺其自然的,假如您当时笑了,我们本来也可以在黑暗中狂笑一阵的。永远也别工作,离开哪?10-10
  • danyboy
    对这样的场景和故事我一点也不陌生,上学那些年,我觉得北京就是这样的,阴郁,清冷,我很少挤地铁,更不去人多的地方,躲在屋里看一部老电影,再骑车出去晃,觉得满街都是卡夫卡。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