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大江小河
    带着为什么叫对话录的疑问读完这本书,读后觉得这确实是一部对话录。读这些对话就像读一篇篇文章,里面有起承转合,有逻辑性,上下文衔接自然。很多访谈书,问的人问得干巴巴的,这本书不同,提问有文学性,作者也有自己的见解,读后有启发。除几位中国作家外,也喜欢读杰夫·戴尔、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等国外作家的对话,推荐!03-29
  • 大话花生米
    作为一个与文学结缘的人,甭管我们的声音是响亮还是微弱,甭管我们在想象中自觉多么了不起,回到现实的层面,我们会意识到我们发出的不过是时代的低语。04-02
  • 初九尾
    有探讨才会有思考,有碰撞才会有火花,写作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延伸,这本书就是一场文学盛宴,也是一场头脑风暴,神仙过招自能引人思考。有惊叹。比如周洁茹,三岁行庚,十五岁开始发表作品,二十岁获萌芽新人小说奖,二十四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能在七天能交出七万字的《中国娃娃》,也能在停笔十几年后,被怼“语言不行”时,两三年的时间里创作三十个短篇,我真是忍不住要惊叹,这就是传说中的文思泉涌才华横溢还用之不竭,这就是有些人再努力也无法企及的天赋吧!11-16
  • 开心
    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入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11-16
  • 百年橡树
    欣赏傅小平深入解读作品,这需要相当的艺术感知力和判断力。他又能从作品出发多侧面多角度谈论文学问题,以及读者关切的问题,读了有蛮多收获。03-31
  • 押沙龙_long
    几年前读过傅小平的《四分之三的沉默》,现在再读这本《时代的低语》,赶着先读了几篇,觉得一如既往地好。但读电子版不过瘾,期待早日读到纸质版!03-06
  • 大大秀
    文章具有可读性,毕竟采访的对象都是大家,对文学创造有很大的启发。03-16
  • 小丸子的番茄酱
    傅小平以其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他们提出了问题,访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拘一格,坦诚且随意、充满激情,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些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发更多的现实思考。04-02
  • 逆光鱼Iris
    傅小平像个灵巧的内心侦探,善用对话这一独特文体,跟踪、追寻、审视、厘清当代中国文学诸大家,迫使作者摊开思想地图。04-19
  • 傅小平于文学有真知灼见,不唯是理论上的洞见与自洽,还在于他有惊人的艺术感知力与判断力。04-16
  • bingfener
    我是有多想不开,为什么要看傅小平带着一群作家装逼?多篇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大家都好的相互吹捧,提问者傅小平还像消化不良一样在对话中加入“解构”、“怯魅”、“现代性”、“悖反”等词。空洞的内容和装腔作势的对话。07-23
  • 大脸
    中国版的巴黎评论,几代人对文学写作的不同层次和视角。不止一次地读到老一代作家贾平凹、马原、阿来对文本结构的排斥,他们认为“怎么讲故事”是一个问题,但那只是个技术问题,信奉陀氏的“人物的命运不由作家编排,而是由社会和人物自己所决定”,更是不认同概念化写作;70年代生人的作者们还在奋力的改变作品的认知度,尝试不同的风格;年轻作家在叙事结构、体例、制造阅读困难上下功夫,用“先锋”为自己闯名堂,作品本身格局不大。作者是勤恳的阅读者,采访对象的书不仅精读过,还有同题材或同时代作品的比较,案头工作扎实,但也是一个笨拙的采访者,对某些文本的理解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作者很兴奋而读者很难共鸣,问题质量参差不齐。更喜欢贾平凹、马原、韩少功的采访,耿直真诚,有趣也有料09-05
  • FermeFaon
    贾平凹:事实、活着、启蒙、说话节奏;范小青:寻找、不确定性、荒诞、疑惑、温情、中和、对话;徐小斌:借神话揭示残酷现实、复杂多义;韩少功:高科技对人性的改变;马原:超验写作、深入浅出;徐则臣:结构、偶然性和冲突(戏剧)、复调、历史个人化、想象04-23
  • 长星照耀十三州
    访谈双方都非池中物,问答颇有水准,言之有物。但,问的人还是有所限制,几乎每问必提:一是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二是卡尔维诺,三是波拉尼奥《2666》,这算不算三板斧?04-23
  • 且渡河去
    挺好的,有借鉴意义。04-16
  • 假行囚
    翻开第一页这文字密度令人兴奋!04-17
  • 方塘
    从四分之三的沉默到时代的低语,都距“呐喊”甚远,但看得出傅小平在价值上的坚守,绝不“彷徨”。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