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生于一九八四
举报
书名
生于一九八四
作者
郝景芳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121286599
出版年
2016-6-1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数
352
定价
49.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文学
小说
豆瓣评论
大体无害
很多地方非常细腻,非常动人。但是过于频繁地使用了“我感到悲伤”,“我感到绝望”等句式,有种新概念作文特有的矫揉造作感。读过加缪和萨特之后才知道,描写真正的绝望是不需要“绝望”这个词的。
08-04
晏小衫
22 多好,写出了对自我的探索,感同身受,读来有益。现实中作者明明是那么的优秀。
02-21
文森
2019年6月撰未阅。封面意外安静,郝景芳是同时代高手,相比其横空出世(北京折叠)又颓色难遮的虚构创作来说,此类自传体的半散文小说反而更为亮眼。郝景芳作为作家是准一流,而其为人做事是真一流。散文反映人格性情,关乎修身,这就远非文字的事,诚然难倒太多年轻人。之于景芳,却是优势。两代人共同阅历这个时代的点滴,前可追至父亲年轻时的疯狂,之后的反思,以及救赎之路——岂非正是那一代人的主流精神轨迹?景芳对于本心在意、勤于省察,皆得益于濡染身教。真实,就是力度。这样的力度,足以征服同龄以降的青年人。当代青年用最真实的生活与生命来致敬父辈、而立自身、初养后代。八零后作为时代中坚任重道远,也已展示出远超前辈的生活与事业能力。把上一代的光辉,藉由文字用力留住。当真情实意或些许细节戳中心坎,真实与虚构已不重要。
06-17
xitchcock
风雨沉闷的周日下午,kindle读完。人物薄,80后的生活细节铺陈很多,但仍然感觉冲击力不够。以80后视角处理这段历史的小说不多,尝试难能可贵。第13章没有一个标点,kindle版制作者好心的加了一个注:“本章没有标点是作者特别为故事设计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段疯狂梦境中混乱且持续不断的意识流。” 突然想笑,想起亚马逊读者留言中常常有人抱怨kindle版排版混乱,所以小编才不得不加了这么个注吧。
04-23
cobblest
很久没读虚构作品了,这是一本适合两代人互相了解的书。对于儿时物质匮乏的八零后能够有深深的共鸣,同样作为一个缺乏明确“目标”的人能够体会那种冲突的情绪。意识流那段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回国的观感。
09-29
Jonathan
一本书引发强烈的共鸣和思维方式的正向融合,这远比书写的多精彩和多有深度更重要,或许都生于那个年代都有一颗比一般人敏感的心所以书中的那些纠结、追寻、释然都让我在读的时候感同身受。我一直觉得80后是特殊的一代,承上启下的好与坏都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烙印。只是有些人穿着皇帝的新衣假装好,有的人真的坏,有的人再好与坏之间寻找自己。郝景芳很多地方都打了险些会被阉割的擦边球吧。
02-11
思郁
比大多数写青春的作品成熟很多,视野不在局限于自我,比那些自恋型的写作者高出一大截
09-02
丫几_粥
1.整体透出克制的感觉,哪怕是在迷茫、北漂、躁郁中,都轻轻敲打、扣问、丁儿疼痛。欣赏~2.章回立体化呈现,由上一代人夹杂自己的人生,到完全自己的人生,直到我对人生和世界呈现的理解勾出上一代人的有所经历。很妙3.不是成长、家庭有关的描绘记录,而是两代人都在溯源问寻的人生历程,遭遇不同,方式也不同。基因会遗传,很多因无知造成的性格遗传,连追寻的议题都在追寻,由哲学或者是神秘学中所论的家族轮回。赞同4.明明是一个不用费力人生便顺利的真实存在,却对这些挣扎费力的人生敏感,这么的细腻。佩服5.把痛苦呈现的系列场景设定的略牵强,造成释然回归的时候,轻巧了。遗憾6.在看到第七章的时候,关于一段痛苦刻在皮肤上,成为心的塔图,才会懂得命运的恩慈~痛苦可以说是对生命唯一有效的拉扯,但度过不易
07-15
夏栎
周末两天读完了,同龄人的成长史,各种共鸣和启发
06-26
theworstbcs
穷尽了我所有心思,活脱脱另外一个我。我们跌跌撞撞、笨拙地努力着,并终其一生,想要找寻着自己要为之付出大量乃至倾其所有但在别人眼里没那么重要的人生意义。别人兜兜转转也就度过了人生的迷宫,而我们却要被自己难死。
07-04
方圆ydl
两条线,父亲面对改革开放,女儿面对毕业,都很迷茫,很踟躇。写出了不同时代的焦虑。但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哪个时代不迷茫呢?
07-30
杏小主
颇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一本书,景芳写的很克制,但是情绪却还是从只言片语中汹涌的流出来,在读者心中一捏。读的过程中,总是会思索:这到底是不是作者的自传?作者自己在后记里写道:这是一本非自传的自传体小说。有一些心境,如果你经历过,就知道那些外在的相似与否不重要,事件的细节只是服饰上的冠带,事件的感受才是服饰下的躯体。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人的理性选择就是在所有你看到的东西里选看上去最合理的相信,然后在所有你看到的做法里选择看上去最理智的去做。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你如何选择,而是你看到了什么。人的很多问题来源于看到的东西太少。从作者的成长背景来看,她是一个集感性和理性于一身的作家,这样的背景已足以让她秒杀无数叽歪感情的鸡汤写手。喜欢她。
08-23
我的辣椒
流水账,郝已经为我做了一个示范。我接下来要不要来一本《生于1997》?
12-31
陈楸帆
好久没读到这么有共鸣的书了,特别想写一个男性版
07-05
Lo.
1984真是个令人喜欢的年份啊
06-14
魔云兽
对很多人来说,步入社会如同陷入汪洋,前无灯塔后无退路。内心的彷徨,或碍于面子,或挚友稀疏,无人诉说,更多时候除非自解,别无他路。这过程中的唐突,常人只能感知整体,胸中有块垒而不能言。而《生于一九八四》的笔法则似高速摄影,竟将那迷茫心理丝分缕析,这感觉就像看清了蜂鸟振翅,妙不可言。
06-22
赫恩曼尼
分析大于讲述,感情胜于情节。碎碎念太多了,反而觉得无聊。原本还算充满期待的开头最后却泼了一盆冷水。还是科幻短篇好看,长篇自传太容易让写作者陷入自怜自哀之中。
07-21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