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RYJIAYOU
    中西交通史的经典研究,对于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收集相当用功,结论也基本上成为定论。如果更多考虑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更深入的研究12-30
  • 羽寒生
    不是很感兴趣,都是些文物。08-31
  • 开司铃
    1.在孙先生的领域他做到极致了 2.日韩民族公允的说确实是喜欢矫枉过正,中庸倒是没怎么内化 3.读书真好,读毕更觉任重道远。12-17
  • 黄鸟青鸟
    考证精细,角度有趣。09-17
  • 顾佳期
    很细,很详尽,可是我不太喜欢讲器物就只是器物的技术流。05-15
  • 单衫杏子红
    对我来说陌生的研究方法。只是大致翻阅仍感觉很强。08-16
  • 金池夜雨
    趁着写文章、查资料正好再读一遍。07-11
  • 泠夏
    果然是大家,双重资料十分渊博。。。03-25
  • 郁则
    真是经典啊,名物考证本就需要对文献进行细致爬梳,很容易把文章搞得像资料罗列一样枯燥。孙机先生拿捏得当,史料与问题穿插推进,十分有趣;再附以丰富的例证与图片,相当精彩。细细品来,大概是用了学术史叙述的这套思路,所以每个话题都是多线并进的。01-10
  • 长安
    旁征博引,巨细靡遗,立论谨慎。09-16
  • sanqi
    电子版。主要谈中外文物的异同,看出文化的传播,历史的变迁。昆仑原来是指东南亚,南亚的小黑。终于明白《贞观之治》中为什么李靖身边老是有个黑人,应该是僧祇童。01-06
  • 北溟客
    之前在微博上转过书里讲茶道的那篇。这回搞来电子版一看每一篇都很赞。快要变成nc粉了。。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