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倔强的小野猪
    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或回忆录,具体的事件很少,且大部分都是充当了他宣扬自己人文信仰与思想观点的引子。你在其中能感受到他对犹太身份、多语种的能力、知识精英的自傲,也会被他对音乐、语言、翻译的精到分析所折服。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本“致密与浓度”很高的回忆录。最喜欢他对经典的定义、大学理想的样子(芝大很接近)以及音乐的认识。08-19
  • iuyivjhvjhf
    本书虽然称为“回忆录”,但并非传统的回忆录,毋宁说是一部思想随笔。作者对犹太问题、民主政治等非文学议题的讨论超出了其擅长论述的范围,这些部分的内容显得粗糙且缺乏系统性。斯坦纳习惯于引经据典,在一句话中表述多个意象,本身不易懂。而本书的翻译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这恐怕不是台湾腔的问题。恕我理解力太差,最多只能给二星。03-06
  • 何适之
    斯坦纳在述及童年的阅读经验时,说他读到的那些书尽管当时并未了解其全部意思却已然感受到其伟大之处,那是表面看起来模糊但内心决然的肯定。在读过的所有斯坦纳著作里,作为读者又何尝不是获得了如他彼时一样的感受?斯坦纳在这本并不厚实的回忆录散文小书中,反思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是终章中他说他错过了很多东西,囿于古典传统与家学渊源,也许更多是基于其个人性格。很喜欢斯坦纳锐利的直觉和直抒胸臆的批判,以及对自我抱持的足够开放的审视。10-22
  • 吴起
    我们几乎难以精确地传达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内心体验。如果说哈罗德•布鲁姆为我揭开了面纱后的赫利孔丘山,让我听见俄耳甫斯的歌声,那么斯坦纳这本书真正让我看见了通天塔的模样,在读过海厄特的《古典传统》后我隐约接触了这种可能性,但那只是微弱的火星,如今薄薄的一本回忆录,在我用了两个小时才读了四章之后,火星变成了火种……Shelly在『为诗辩护』中一些观点再次找到了投影!!05-26
  • 麦子
    斯坦纳开辟了一种新的写回忆录的方式~10-21
  • 雪饮刀
    时有触动心灵的启发。不知是否翻译的问题,有些文句意思很不明晰,理解起来很吃力。又或者是作者回忆所谈于我皆为陌生的缘故吧。11-28
  • 三皮
    老年回顾自己的一身,都干了些啥,为什么我会干这些,比较致密。每章处理一个点。第六七章是音乐、语言。第一章从小时候的纹章谈起,意识到文字记录的局限,无法包含所有的。处理方法跟麦克尼尔的回忆录类似。04-23
  • 兜里兜80
    挺不错的一本书,这个世界总有人特别认真的想那些你也关心的事情,并且比你关心思考得更深刻更勤奋。09-08
  • 安提戈涅
    不知译名何来,既没有斯坦纳屡次强调的勘察修正错误之意,也没有examined life一词所传达出的苏格拉底式智慧。与其说是回忆录,倒像是斯坦纳的低声絮语,翻译、音乐、文字的妙论侃侃道来,那些芝大往事和落雨清晨反而只是穿插。不过斯氏贬抑理论,以为那不过是借自实验科学概念,可谓谬矣08-29
  • romeobleu
    在犹太范儿面前,民国范儿算什么?12-30
  • 远子
    很少读这样的回忆录,事实经验的部分大概只占十分之一,剩下的全都是知识和精神经历的成长记录。在《语言与沉默》一书里,斯坦纳说:工业革命之后的大众教育教出的是“一种特殊的半文盲,只在非常有限和充满功利的范围内阅读和理解”。读完这本我更是确信自己就是这种“半文盲”(或许应该去掉“半”字)。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要如何才能与这种精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从小就熟读《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西方文人竞争?难道不是从最一开始就输了?也许中国人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历史文化(包括49年之后惨痛的共产主义经验),并从中提取出一种独特的角度(这一角度不能是民国知识分子的那种共有的精神取向,因为他们的精神驱动力大多还是停留在“救国”的层面上,所以或多或少仍然表现为“西体中用”)来重新切入西方文化之中?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