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uostoyevsky
    看不懂,或许也看懂了,我想懂与不懂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囫囵吞枣。06-11
  • 哦吼
    果然,大师只和大师玩。03-20
  • 绵羊Zz
    事实上曾经并没有看懂,但是仍然补标一下吧12-09
  • 旺达马克西莫夫
    “不,他不会把这种事真正当成严肃的事去做的。否则他脚下的地面会塌陷。”10-20
  • 薠蘅
    非常有启发性的巨著,国内硕博学位论文常见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能仿得费弗尔此书者不知有几人?10-09
  • 春诵夏弦
    这就是特色城中村的半文盲搞出来的劣质货,简直玷污名著!说得实在点,名和利你这些屌丝又赚了多少呢?11-14
  • gongong
    今天的我们游移在已经验证的规则与框架中,而16世纪的人呢,他们可没有这些富丽堂皇的东西。03-26
  • Camille
    可能下册更有意思一些。。04-22
  • san
    磕磕碰碰的看过原文,虽是牛嚼,获益良多,喜入译本!!05-06
  • Colette
    该书有两个译本,三联版和商务版。从前读闫素伟老师的译著,觉得好,因此买了这个商务版。主要目的是了解费弗尔的史学方法。整体泛读,个别处细读。06-28
  • 婷婷要做甜娘☆
    非常难读,需要收集大量资料才能读懂。事先已读过上海三联版,感觉商务版更为流畅。07-27
  • 不文
    那是一个视觉还没有取得第一位置的年代04-03
  • Tacher
    相当难读,尤其是前半部分。费弗尔的论证相当具有条理,先从时人对拉伯雷的评价出发,否认拉伯雷之“不信教”是今人所理解的含义,拉伯雷的所作所为和得到的评价都在当时社会的容纳范围内;继而分析拉伯雷的作品,反映拉伯雷对基督教的虔诚;最后回到社会整体,说明宗教对于16世纪社会生活渗透之深,使之无法产生今日所谓的不信教倾向。费弗尔的工作将个案的讨论返回到历史场景中,解决不同时代精神文明工具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倒置问题,不能以今日之科学文明观去观察当日之基督教世界。第二卷通过考察文本史料之外的更多内容,勾勒出16世纪社会生活的整体面貌,无论是以听觉为主的感知还是缺乏逻辑工具的认知,都表现出时代的差异,充分体现了费弗尔的总体史思想。书中随处可见的“抠字眼”做法,是对史料的更精细化处理,对研究古代史有相当启发。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