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盐汽水
    因为容量较大,所以最好先去听一下20世纪所有主要作曲家(此书基本都涵盖了)的主要作品 再以此书为辅助,可增添一些音乐史料。属于高阶普及读物,也可做教科书补充材料。08-30
  • 心若无涯
    技术进步改变了音乐,也摧毁了古典音乐的生存根基,但艺术家的最高使命还是艺术06-18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希特勒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古典音乐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社交圈。他说,政治必须上升到音乐的高度,而不是反过来。但实际上,某些古典音乐还是会为政治服务。第二,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原本的生存方式就跟权力机构摆脱不了关联,他们依靠教会、皇室、上流社会来供养,所以作曲家和权力走得比较近。然而,权力也会给作曲家带来羞辱。理查德•施特劳斯会被戈培尔羞辱,肖斯塔科维奇也会被斯大林弄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他们的作品都流传下来,艺术家的最高使命还是艺术。第三,欧洲作曲家流亡到美国,提升了好莱坞电影的配乐水平。在电影故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那些坏人总会跟古典音乐挂钩,电影中的邪恶场景大多有古典音乐出现。作者的分析是,纳粹德国跟古典音乐之间的渊源,给古典音乐带上一点儿邪恶色彩。06-21
  • 韧勉
    本书是西方音乐史研究领域,必读的20世纪严肃音乐史经典著作。全书以历史脉络为纲,详细讲述20世纪不同流派音乐的创作缘起与风格特点。20 世纪音乐很多作曲家的风格颇为独行极端。似乎极端事物随时间流逝可能转化变成它们的对立面。音乐体验的相互关联无法回避,即便作曲家自我封闭与世隔绝、限制作品传播也是徒劳。音乐史表现出它就像是麦卡托投影法之下的地球,看似一个平面,但其实际地域漫无边界四面贯通。21世纪到来之际,让古典音乐与流行艺术一决高下的冲动不论是在理智上还是情感上已经不再具有意义。年轻作曲家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流行音乐充斥耳聪,他们懂得根据条件需要何时利用它们何时回避它们。他们要做的是在心智活动与街市噪音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11-26
  • 甜甜的方方
    高材生作者,特立独行的人格,最纯净的美。04-24
  • 乙左左
    “一本乐谱是孤独之子离群索居,只有在听众面前演奏了,才会开释其意义。从作曲到演奏这段间隔,乐谱沉睡在书桌上,只有不可名状的恐惧与之为伴。”读了好久的一本书,后面两卷也只是快速浏览,原来我喜欢的音乐都在1933年之前,甚至集中在古典时期。07-19
  • 静默斋谈乐
    一部二十世纪艺术音乐八卦史,作者的私货和脑补不少。翻译总体顺畅,可读性好,有些人名曲名不是通译,译者非音乐科班出身,比很多音乐专业人士的译书强太多。正文中没有任何一个注释标号,这种编辑错误不能容忍。11-28
  • 采采卷耳儿
    读了前两章。语言非常漂亮,史料扎实,但可能要求比较多的音乐/政治思想史积累,而我的知识盲区太多。1900~1933部分的音乐家我相对熟悉,唯一能get到的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德彪西的《月光》耳熟但不喜欢。勋伯格的无调性和十二音体系,理论上有点意思,但不好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半个多小时,老老实实听了两遍,不协和音我真的审美不了,我尽力了……书是杰作。但古典音乐到了20世纪之后变得小聪明、浮躁,不如之前大气、智慧。dbq打扰了……07-22
  • 南宫萧宸
    终于知道了为何现代电影中诸如汉尼拔之类的变态杀手会跟古典音乐有关联了,这其实源于希特勒、德国纳粹与古典音乐相爱相杀的历史。06-21
  • Soo Yung
    理查施特劳斯、马勒、勋伯格、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西贝柳斯、约翰凯奇、施托克豪森,整个20世纪的古典音乐看上去像是从高处衰落,逐渐退出舞台中心。但是仔细回望这段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和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和好莱坞改变了太多作曲家的命运。又觉得现代主义给作曲艺术带来了更为多元的可能性。如今,再也没有一个所谓的主流—电子、实验、电脑剪贴、极简主义,还有拉美、远东、非洲、中东的民间音乐—音乐进入了真正多流并进的时代。古典音乐成为了德彪西曲中的”沉没的大教堂“,前卫音乐则被一次又一次颠覆重构。Cage那句”Beethoven was wrong!“真是意味深长。很意外作者在结尾提到了武满彻的日本雅乐。打算研究一下蓬皮杜中心的音乐与音响协调研究所(IRCAM)。SY07-08
  • 阅读者格蕾丝
    一本铆足了全身力气和音乐鉴赏储备却突然看不懂的书……信息量太庞大了,以至于不去听一听所写的作曲家和曲目完全无法get到作者的激情。歌单已就位,准备听完重读。这本书我能看十年!07-22
  • Phigma
    “...对于我们生活在1968年的美国人来说,在汽车尾巴翘着飞翼,出现了查克贝里,汉堡包销售量过百万的真实环境中,一定要装模作样说我们必须经历一场深褐色的维也纳式的愤怒,那无疑是谎言,音乐谎言....."收获良多 美国视角下的现代音乐史 有些喜欢的作曲家没有被提到 还想看看欧洲视角的版本04-11
  • 鹿鸣之什
    不了解音乐的都会爱上音乐!04-09
  • Viking
    因为正在编《1001张古典唱片》的20世纪部分,所以看得比较认真。确实很好看。说两点编辑的小失误:一、没说明索引的页码是中文版的边码。二、这么厚的精装文字书竟然没有书签丝带。另外有两个意外:作者鸣谢他“神奇的丈夫”,原来是gay;“理想国”的书又在广西师大社出了。06-02
  • 朏朏
    越读越沉入其中,触角深广,像是在历史和时间的滔滔洪流中做了一场大梦。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