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Twenty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停留着掌心与指尖的温度,赫尔岑予以文字真情,我也倾注了极大的心神。仿佛跟随着,也历经了艰难踬蹶漂泊流亡的一生。事业!革命!家庭!事业革命方面懂得太少,感触不深。然而描写家庭的,真是软刀子捅进了心里蘸着血写出来的。01-04
  • 测海
    伟大的思想者,光耀后世。伟大的作品,超越时空。08-12
  • 三皮
    太丰富了,直率、有趣,极富洞察力,难于一言而尽。俄国贵族的童年、流放时的外省官僚、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48年欧洲革命洪流、洪流里一个个革命家,意大利的波兰的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个体生命历程式的航拍式写法。上册里写道仆人和主人孩子玩耍,切入主仆制度对人的人性的侵蚀,振聋发聩。中册黑尔韦格介入赫尔岑家庭的来龙去脉,令人气愤。而将个人性归在风潮所系的观念上,想到了红与黑的玛蒂尔达。下册写道罗伯特·欧文,其见识的出群,不为群众所理解。只是举三处令人击节的片段。其实赫尔岑的笔并没有停留太久,一直在朝前,所以一种轻捷有力、蓬勃的朝气。“然而这位冷若冰霜的人身上却存在着一股小小的暖流”09-05
  • Nine
    赫尔岑因为专制迫害而离开俄国,全篇都穿插着对专制对集权对审查的控诉,那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同样的事情从来都没有中断过。。。07-05
  • 念青
    #2019第70本#我们不活一生,我们只活几个苦难又闪光的时刻。当赫尔岑垂垂老矣,向死亡步步为营,坐在地中海边的庭院,望着窗外的碧蓝色海浪翻腾,迎着海风回忆往昔,他必定会泪流满面,无数苦难的时刻在生命的脉络上闪烁着跳动,渐渐清晰连成一条深浅不一的足迹:作为私生子不能继承父姓却倍受宠爱,和奥加辽夫在麻雀山上用彼此的热情将彼时说不清的理想热泪相拥,被流放后潜入莫斯科在众友帮助下与娜塔莉亚结婚私奔,全家人张灯结彩迎接母亲和儿子的乘船归来却得到丧生大海的噩耗,忍受第三者的出现和一次次的宽宏大量与妻子重归于好。总觉赫尔岑太过宽容善良到懦弱的地步,能忍受第三者一次次破坏家庭婚姻,也隐约酿成妻子过早离世的祸患,那晚过后,他的灵魂可能早随妻子死去,留下肉体做政治斗争。这厚重一生必定无比痛苦也无比幸福。07-16
  • 空山
    1月大部头4打· 掏空了我各种欲望的大部头啊,总算在除夕这天搞完它了(想给自己戴朵小红花)。前半部很精彩,青年时代的赫尔岑真是纯粹又可爱,而且文风轻松有趣,然后到后半部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他随着的成长,越来越琐碎,枯燥到头发至少掉了一百来根……他嘴挺毒,愤青了一辈子也是不容易啊,一生感情充沛(有点煽情过头? 坚持自己的理想,经历了那么多也没放弃过,真的很值得敬佩。以一部自传回忆录去了解一段历史,还蛮有意思的,而且,好像更喜欢他背后的那段历史,而不是他的一生(对不起您了~建议看纸质书,注释太多,看电子书的部分快把屏幕戳破了!这几天读这个书,显得现实更加讽刺了…01-24
  • 孩子们讨厌大人的老爷作风,那种高高在上、妄自尊大的态度。07-29
  • 入梦解石
    对老毛子的文学服气了,我最爱的几本居然四分之三是他们的作品。《往事与随想》《卡拉马佐夫兄弟》《静静的顿河》。11-24
  • 后浪
    #一个自由思想者的一生# 这本书是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赫尔岑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08-02
  • 倔强的小野猪
    上次用这么短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么厚的书还是本科毕业前,站在书店里读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如果说“先知三部曲”中的托洛茨基是一个圣徒,那么赫尔岑在这本煌煌巨著中展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种普通来自作者身处其中,熟知一切事件的前因后果,生活的细节,尤其是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一种祛魅的效果;这种普通更来自伯林所说的:他最恨之事,是公式的专制——从某种并无实际经验基础的先验原则中退演出一些安排,而使人类屈就这些安排。所以,本书并无清晰的单一宗旨,亦非专一为某种主题而作。先写出个人的复杂,再写出革命的复杂,先写出个人生活之琐碎,再写出革命之琐碎。他的爱憎分明,对各个派别,各个革命者的主张与人格都有明确的态度,而对自己的最严厉的解剖,却不是从革命角度出发的。译文流畅,注释详细。最喜欢第一本。10-06
  • 云也退
    知识分子在说到自己的时候,能否挤走最后一滴泄私愤的动机,这可比他们如何为生民请命更有看头。赫尔岑拼了老命,也要摆脱自己所局限的利害一隅,他憎恶黑尔韦格这样对他构成了致命伤害的小人,但更不能容忍谩骂、揭短的作风在自己的文字中暴露。这三卷书是一场从小我奔向无我的征程。想起一些中国的老学者,写点回忆录干巴巴,提两句同行吧又能引出一番骂战。而这种得理不让人的出息自然又是代代有传承的。12-19
  • 远子
    终于读完了这本像一个人的一生那么长的书。光是读一下赫尔岑对屠格涅夫、别林斯基、巴枯宁、加里波第、马志尼、密茨凯维奇、雨果、欧文、蒲鲁东、路易·布朗、马克思这些同代人的描写也很有收获。赫尔岑在经历1848年革命失败后,面对独裁者稳坐于皇位之上的种种心情与想法,对我们当下的处境也有微妙的参照和借鉴意义。个人史部分,有的地方(如私奔)写得也很传神,不亚于19世纪的俄罗斯小说。11-06
  • 哦是胡胡胡胡呢
    我仍记得那个朝日的辉光,那时我坚定了一生的梦想08-30
  • 虫虫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支离破碎的,由行云流水般的开始至停滞不前再到最终利用旅途中的琐碎时间读完,几乎成了我用时最久的一本书,赫尔岑的回忆录真实并且充满力量,或许在这里引用狄更斯的文字最为贴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08-22
  • 陸鰅痷
    终于读完了。一边读,一边校订,一边记录些心得。包罗万象,笔力雄健。读到加里波第访问英国的篇章,我真激动了。老百姓热爱他们的英雄,那样的英雄是他们的自己人,与他们分担共同的命运。而赫尔岑清晰、痛苦地意识到,俄罗斯的革命仍未到来,必须等待,宣传,培养力量,这或许要耗去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作为土壤,这是绝大部分真的假的革命者所无法忍受的。我们希望在告别人世之前,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看到自己的历史位置,但有时候,如果你投身于真正的事业,这就不可能。赫尔岑知道自己的限度,他与自己的限度达成和解,坚持下来。或许因为他是作家,所以这一切才堪可忍受。赫尔岑不是英雄,但他同样度过了幸福的一生。09-18
  • 成知默
    2018年已读123#12月打卡#赫尔岑说此书是“历史在一个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他所写的是一代人如何被时代裹挟着向前、被时代迫害,也是一代人如何对抗这个时代,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巨浪滔天的19世纪俄国与欧洲,暗无天日的专制暴行,漫长而沉重的苦难岁月,为了理想与自由的壮怀激烈,侧身于其中,赫尔岑不仅是一个与现实贴身肉搏的亲历者,也是一个目光如炬的见证者:监禁、流放、异国流亡,他如实呈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抗争与幻灭,以及幻灭之后不熄的斗志;作为一个见证者,风云激荡的历史、热血奔腾的斗士,在他笔下是最丰满最不可或缺的时代注脚。赫尔岑贡献了精彩绝伦的人物群像,形形色色的流亡者形象与假借革命名义的跳梁小丑,每一个都神情毕肖、刻画入微。即以此书,赫尔岑足以进入不朽之列。12-24
  • 晓林子悦
    首先是关于“一个人”。一颗灵魂,坦率真诚,有力跳跃。情节散而不乱,三个部分最吸引我:1.赫尔岑与表妹的罗曼史,私奔并缔结秘密婚姻。2.黑尔韦格掺入赫尔岑家庭造成的风波,爱恨交缠,灾难接踵,死亡连至,刻骨铭心。3.赫尔岑流亡伦敦期间,遇各方人士的求赞助,简直绝佳讽刺小品。必须说,赫尔岑的人物特写非常生动,对他熟悉的人们,家人、仆佣、爱人、仇敌、导师、文友、同志,都倾注了强烈的情感。其次,这部作品才是“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因为他的品性、学问、出身背景、政治态度等,赫尔岑成为19世纪中期俄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他对局势的评论富有洞察力,在他周围集结了一批欧洲当时激进的自由派思想家,借助赫尔岑的主观描写,与某种不可言喻的戏剧性,他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广阔、真实、入木三分的图像。08-15
  • 珍妮的肖像
    ‘’崇高热情和动听词句驱使下的牺牲‘’有,”惧怕面对痛感,只等出产,不想建设的苟且度日“也有。蒙昧与纯真,坦率回应的暴虐有,坚忍望向的前路与信守也有。这段俄国史甚至欧洲史的长长画卷,浮雕了人物群像。激流斗争史中活着的人,没有谁不是流亡者。俄系作家写人物剧情没有不是好样的,赫尔岑是擅长里的擅长。笔调松弛,鲜活丰沛。是回忆录,是总结,是双脚踏在不同土地里,望向硝烟互交的生活,设想了自由的轮廓。08-07
  • 不具名故事猎人
    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喜欢的不得了。能再版,功德无量了。07-27
  • 朱岳
    赫尔岑的一生可总结为四件事:流放,私奔,流亡,写作。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