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再解读
反馈
书名
再解读
作者
唐小兵
格式
PDF
评分
8.6
ISBN书号
9787301121337
出版年
2007-5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285
定价
32.00元
标签
文学
豆瓣评论
丁萌
“小题大做,举例说明”
05-26
林林酱
大年初七至初八阅读。方法和思路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刘禾、孟悦、贺桂梅以及唐小兵谈《千万不能忘记》启发更多。附录里关于唐小兵序言的争论和贺桂梅评述中指出的问题(从边缘解构主流,很难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历史叙述,未考察这种话语机制是如何被选择的以及演变)大大增强了整本书的丰富性。
02-01
星三岁
建立在“意义生产”上的文本解读方式,以复杂的概念为切入点,指出其中的矛盾之处,并建立起新的整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整体是需要被质疑的。
11-30
杨瑾秋
这本书是海外汉学课研讨所选定的书目,自这学期开始便与四位同学一起研读,进行了将近十次读书会才讨论完毕,个中收获,难以计量。什么是再解读?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再解读?我们该怎样进行再解读?再解读的程度如何把握?这些问题被抛给了我们,却也在文本之中蕴含着。十几位学者用西方现代主义思想解释数十年前的文本与泛文本,文本价值倒在其次,关键在于新观点与新视野。《再解读》并没有一以贯之的理论,这些学者把具体文本分割成许多小点具体分析,试图重新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与时代中走出来,有些地方虽然有“误读”和“过度解读”的嫌疑,但仍然是符合逻辑与学理的,其中所映射出的并不偏激的批评意识也弥足珍贵。
12-28
陆舟
看一群聪明人聊天是一件非常有愉悦感的事情,被凝固成为文字的人的语言、学识、趣味与关系。文本/艺术品不会背叛人,而人有时候会背叛自己,所以我更相信文字和物。再解读算是一次大规模的对话语实践的解构乃至颠覆,但同时它也是一次话语再实践,它解构和颠覆革命经典文学话语实践的同时实践着一种与革命历史完全对立的话语。不得不说无论是对女作家萧红 丁玲 还是毛文体,其解读都颇有新意,比如从作者们的解读中延安整风运动原来不是一场政治运动,而是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规训,一场以话语的教授与习得为手段的权力运作。后来的历史证明,毛爷爷果乃一代伟人,除开历史功绩,就冲着最早实践并影响数亿人近一个世纪的思想与生活的革命历史及社会主义话语。
01-11
荒野 过客
现代性框架下历史长镜头式的纵向文本扫描。最喜戴锦华和贺桂梅的两篇。
10-06
momo
2012年看的,又重新翻了翻,每篇论文都打上了当时意识形态的烙印,尽管它们与意识形态保持着不无暧昧的关系。在告别革命的意识形态氛围中,能指望它们再解读出来什么?过时了。特别不喜欢黄子平那篇。拼盘论文集,没什么意思。
03-17
嘻嘻wency
把刘再复和孟悦的论文放在一起讨论,确实能够感受到后者更好。前者以罗兰巴特的两种政治性写作分类来解释整个左翼文学,是显得有些过分粗暴,后者回到历史语境,再重新把接受史纳入研究范围,便显得充实了不少。最需要读附录的部分!看唐小兵对话一群人,一下子揭露了理论的问题。结论不能走的太快,问题和方法更重要,要有自我反省的空间。
01-14
飘
唐老师的书!为什么没早点看!反思!
08-18
南池子
后现代的解读,他者的视野,陌生化的叙述手法。《代序言·我们如何想象历史》
08-16
咸鹅
唐小兵的序言值得细读,将延安文艺指认为反现代的现代先锋派文化运动,对其内部的多质结构进行剖析,厘清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关联,进而转入文本的运作机制和意义结构的研究。这种“解读”模式也有待进一步突破。
07-15
Tired Zippo
最喜欢的其实还是唐小兵的三篇。感觉他们这种泛文本解读方式是从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学到不少的,不过如刘再复所说有“用过细甚至概念过于密集的学术刀子解剖得入迷”的危险。对戴锦华好像已经失去了耐心,语言繁复而且反复,解读似乎已成套路。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
06-05
琴酒
唐小兵代导言也是附录里讨论焦点的观点有趣,认为大众文艺是反先锋的先锋派艺术实践,反映了取消艺术作为独立存在的机构的愿望,直指艺术自律这个难题,虽是“潮流”,也确实是避不开的问题。在所有试图还原叙事中被压抑的一面而进行的再解读中,赵树理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这篇,从赵树理所曾经向往的一种文学的可能性出发,显得很特别,对竹内好的引用/类比松散而却是破题的关键,直指现实主义文学本身。现当代文学过多关注生成机制的解读很容易沦为自我重复,如果能再此基础上去挑战一些更基本的、习以为常的文学概念,或许能跳出”中国“的地域与”现当代的时间范畴,获得对当下写作也能施加影响的一面。
03-03
大狗人
重读,想起陶东风的一篇文:《不敢说真话,但至少不要说假话—有感于某些新左派的文化研究》
12-23
耕石
贺桂梅对该集的评论有一点很中要害,即大部分文章的大-小-大模式。这倒不是她所说的各位作者没有摆脱“理论本身的限定性”,而是说,这个小案例能在多大程度上照应全局。寓言式的表达固然诱人,但纸质文本与空间性文本的互动关系却很容易在这种修辞中被忽视。小心为妙。
07-2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