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偏爱原始性
反馈
书名
偏爱原始性
作者
E.H.贡布里希
格式
PDF
评分
8.4
ISBN书号
9787549415243
出版年
2016-4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页数
318
定价
11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艺术
豆瓣评论
鄭巨源
贡布里希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用非常简洁的文字去讲述非常复杂的理论。
04-21
南极旅行家
一方面我们试图去重新激活人与世界照面时的那种本能的好奇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那里发现一个更广大的自然。当我们意识到艺术似乎走上了从模仿到表现的道路,我们就想要去回到那个拜托人为控制的,将自身寄于天地或天下之间的时刻。我们会疑惑,人类精神的纵深,真的比得上第一眼接受自然时的平面吗?
10-02
空空野
想成為他的學生(學識太牛逼了)
05-17
空山新语
这本感觉挺好的,也比较通俗些。
03-14
龙之芥
范景中在喜马拉雅《西方艺术史》讲座中,有一讲专门谈到艺术原始性——“偏爱原始性:向往纯真”。于是特意找了贡布里希的收山之作《偏爱原始性》来读,这是“一本关于原始性品味运动的书”。按照心理学原则,过度的完美必然导致厌恶,凡是“偏爱”一旦陷入狂热,完美皆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原始的趣味亦必将复兴追求纯真。阅读贡布里希有知识储备的门槛,哲学、修辞学、文学、绘画、美学,大量文献汪洋恣肆,感觉我掉坑里了。
11-18
懒风
从种种角度抛出了偏爱原始性的来源,调性的选择,民族主义的发展,反现代的思潮,对于精神的崇拜或者对于装饰的重视。最后作者淡定地抛出了自己的球,不管怎么说,不行就是不行,不管原始性在自己的部分完成得有多好,但是始终有些领域它是没有能力涉及,而不止是不打算去涉及。
05-06
云吐月
从“趣味”切入,但很大程度上不能和观念史区分开。
01-24
yao11
虽然作者是贡布里希,但是编者整理文集的思路不太清晰,虽然分了很多章,也不是很好读,有种到处都是碎片的感觉。很影响思路。
07-13
苌镜鹿
打算2年之后再读一遍,看有没有理解的更多。 读它,暴露了自己对19世纪以前懂得太少了。 但好书就是读一本胜十本。
10-06
VeraTulips
week40&41 讲的趣味的发展变化,以及什么是好的趣味。在往返飞机和瑞士的火车上读了大半本,前面三分之二部分读得很顺手。
10-14
ly的读享生活
没有《艺术的故事》好读,不过还是保持了通俗性。核心观点围绕反对现当代社会的审美庸俗化,追求质朴自然,现在看这个议题比较平常了,力度稍欠,但仍有意义。
03-26
阿伽墨得
1、对原始性的偏好源自艺术发展史中一种“远离模仿的较高领域(其顶峰是自然主义)、拉向底线”的“自然引力”,其表现为摆脱第三维的制像平面化。——app图标平面化之理论支持扑面而来2、其心理学原因是对感官满足的厌倦,自我对本我“控制力”的表达(弗),以及天性中对安全感即减少失败风险的追求。——较不专业的敷衍感3、然而,贡布里希结尾又补充说道,人类的天性是超越这种极限,改进表现工具,走向越来越微妙的表达,即“你越是偏爱原始,就越不可能达到原始”。——自相矛盾且顽皮了这就(相当中肯的评价可参见其学生所著《神经元艺术史》中贡布里希专章)5、去年1月16日看完标记,二刷。——还是有所进步的
01-16
里相玉
昨天读了布列逊,思考了一下波普尔和贡布里希的图式,如果图式真的是一种知性上的修正,为什么到了一定程度人们会转向最原始的图式呢?这应该是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差别的关键。
12-02
慈斯基
贡氏开篇提出厌恶与愉悦相邻并存“西塞罗律”,探讨西方艺术“偏爱原始性”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机制。18世纪“崇高”的崛起、“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19世纪浪漫主义,至现代“倒退的诱惑”,这些观念(更准确说是投射和选择)不仅限艺术。只有清楚其上可溯至柏拉图二元论和亚里士多德有机体盛衰,下涉时代语境中的道德、民族政治以及心理和社会诉求,才是知其所以然的史的把握。然贡氏的努力亦有其出发点:当偏爱原始性矫枉过正,成为崇拜破坏社会准则的暴力行为,此书的探索就意味着对西方文明传统的关切。贡氏语言,其感、智和精神上达到微妙平衡从而具有了一种权威性,在“文明危机”的背景下,让人想到奥尔巴赫、库尔提乌斯、施皮泽在文学上的努力,难怪人将他列作“人文主义者”。“精神性只是与感官性对立的一种理想,而天真则别有用意。
03-07
Janus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近日得暇读完了贡布里希的收官之作《偏爱原始性》,其实从《艺术的故事》开始,一直就很喜欢他的书,总感觉很有思考基点及逻辑上的同感——艺术本身是严肃的,可以用理性来审视感性。至于贡爷的“原始性”偏爱,也无非因为其中有高贵、力量、单纯和真诚。艺术中即刻刺激的快感与自我克制的审美到底孰高孰低,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对应的评判,其实在文学中也类似。一直以来,自诩为读书人,读书本身是为了寻觅那些或隐或显的契合,然后在那些琐碎的契合中,不断拼凑和完善自我的存在。以往好读书不求甚解,泥沙俱下,来者不拒。近年来也在反思,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新的趣味。但读书在半吊子途中,则极易陷入矫情——既不融于俗世,又不能求得解脱。无他,接着读。
03-08
猫咪建筑师
提醒我一定不要再好奇买翻译本了!!!!
01-0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