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杳朹
    在书中,我看到了近三十年国家的变迁以及余秋雨先生的文化积淀和思考。12-15
  • 酸酸
    上部颇受启发值得以后也再反复翻阅 下部关于历史文人的倒不是很感兴趣 中途在豆瓣上搜过关于余秋雨的评价 感觉不是很好 确实个别文章中可以看出来 但是这个并不影响我很喜欢他的文字01-28
  • 音乐水果Joyce
    被文学/艺术作品所打动,是因为与其作者的审美心理高度重合,那些作品里也有自己的灵魂。这样的理解,其实就是产生共鸣的原因。03-17
  • 土豆不沙發
    读老先生的这本书大多是在深夜,需要找一本书静下来思考的时候就很适合这本书。读完有豁然开朗之觉,很舒服的讲述。04-06
  • 胡萝卜咯哩
    还是相信余秋雨吧,这样会比较舒心。05-19
  • Yu
    实在看不下去 比起当年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的惊艳 现在确实是越活越“小” 曾经知晓天下苍生大爱大德和古往今来的文化底蕴的学者 如今只把眼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一直强调讨厌伪鸡汤要写出深沉短篇的他 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 这不是停滞 这是后退.11-27
  • 笔笔新
    整个精神文明的旅程,都是夜巡。大事不言,小事不必多言。絮絮叨叨,于人无益,于己更无益。12-09
  • Rosy
    下卷写文化研究的部分还不错,大师还是好好钻研文化吧~为什么那么多人诽谤您?因为您知行不合一啊!嘴上说着多不在意,落笔的每一个字却无情出卖了您内心的忿恨与委屈,执笔斗争,您不也变成了您一度最讨厌的模样么01-17
  • 小镇青年新之助
    江郎才尽的余秋雨,这样的文字真的是悲哀。啥都要扯上美学,怕不是午夜梦回那些人都来给你凸造型哦。一会像怨妇一样幽怨的讽刺近几十年来的“不公待遇”,一会故作君子风范大谈“道”与“明德”。我先洗洗眼睛,这本书真辣眼哦。07-03
  • 2j的花果山
    后半部分文化散文好评,但前半部分……余先生呀,深陷祥林嫂式的自哀自怜之中的你,何时才能真的放下?03-08
  • 摸鱼居士
    “但是,我毕竟是我,从小就排斥‘文青’式的抒情、‘鸡汤’式的教言,更厌烦故弄玄虚的艰涩、套话连篇的谄媚。”余大师也忒实诚了,这话反着来听,多实在啊,把老底儿都抖落得一干二净了10-01
  • 猫丢了的莫教授
    原本对人文的阅历的余秋雨,现在却开始絮絮叨叨的告诫年轻人怎么怎么样,还以一种浓浓的《读者》风来写。总难免让人倒牙。林清玄固然好,但是贪杯了总觉得哪里不对。10-16
  • History
    尽管没有超越他自己,但依旧超越了很多人。06-12
  • 失翼之鹰
    后半部分是余秋雨常见的文化散文,前半部分内容比较杂,大概30%的人生感悟,10%针砭时弊,剩余10%和夫人的狗粮,总体水平依然在线,不少篇目有种历尽千帆后的洒脱04-12
  • 木海
    他一面宣称自己的“心性”已经“超凡脱俗”,对谣言与琐语已“不想辩驳”,终于实现了所谓“大隐”;一面又要用三千七百八十五页半的文章来描述别人如何造他的谣,损害了他的天才。他其实放不下,却偏要用数不尽的文字来证明自己已经放下了,于是那忸怩作态的文章渗透出的自傲与自恋,只有“令人作呕”四字可以形容。04-26
  • _童_指杏花村
    这本书可以更名为《秋雨正声录》或者《秋雨辟谣大全》。不知道为什么余秋雨从当年行者无疆的视野变成了现在这样:只聚焦于自己的伟大和委屈。他写了一篇《我也不知道》,说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大的诽谤。我觉得我知道,因为他太希望自己纤尘不染了。可世上哪有纤尘不染的人,世上哪容得下纤尘不染的人。*某些短篇和观点还是不错,只是一想到他在隐喻自己,就觉得大失色彩。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