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ikera
    读完有思考有感悟,推荐。05-24
  • 沈公子
    2023年 读过 #47 探讨美国的犯罪与司法 聚焦的依然是人性的思辨07-23
  • mxchi
    有点看美国版今日说法的意思,实现司法公正的每个环节的细节都有思辨的空间,正义和公正是通过对事实的探究和审视来实现的。10-15
  • 莱茵河的晚风
    部分内容表达有些啰嗦,但不妨碍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巴拉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启发对正义的进一步思考。从中也能感受到巴拉拉为人的正直和诚恳,以及他对正义真诚的追求。11-06
  • disguiser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普通人以供道德讨论的随笔,而是写给学界和业界后辈的感悟与指南,因此,这本书所讨论的问题虽然关乎社会,却最终没能走出书斋,至于腰封中宣传的美剧,报刊畅销榜等,不过是国内书商惯用的利用时间差所作的炒作罢了04-15
  • 瑾朵朵
    优秀又精彩的自传,即使身为从业多年的资深检察官,谈及自己的专业领域只有探讨没有说教,难能可贵。04-21
  • dhew
    比想象的好。前半段关于诉讼实操的部分比较事务性。后半段关于法律和诉讼的论理性的讨论非常有趣。10-04
  • 春秋只转载要事
    8分。“能伸张正义的是人,不是法律”,逛书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封面上的这句话吸引了。正义不是口号,而是蕴于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你能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细心负责,保证自己尽了全力吗?你能摒弃自己的私情和偏见,给出公正的判断吗?你能克服思考的惰性,对待每一个案件/病例如人生中的第一个吗?只有竭尽全力,正义才有真正实现的希望。“我说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世界,而是混乱的、处处受干预的真实世界,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靠着有缺陷的人类去实现那些实实在在的理想。”09-28
  • 陷入你眉间
    站在检察官的角度,我现在可以说该案的形式正义已经实现。陪审团进行了评议,法律得到了遵守,犯人最终也受到了处罚。但站在一个美国人的角度,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我认为该案还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经验。这个经验或许就是:在该案中,我们尊重一丝不苟又无休无止的法律机器,但更惊吸于心怀仇恨的受害者的转变一他成为宽容之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似乎也改变了那个试图杀死他的凶手。所以,我在这里以开篇般结束本书。法律是一个神奇的工具,但它也有局限性,而好人是没有局限性的。法律与宽恕和救赎无关。法律不能强迫我们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它不能消除优恨或战胜邪恶,不能教人仁慈或洗灭激情。仅靠法律本身是无法实现这一切的。它还需要人一—勇敢、强大和非凡的人。11-21
  • 用心棒
    亿万+纸牌屋+法官大人+黑鸟,羡慕人家还有“不可预测的裁决”这种奢侈,“法律与宽恕和救赎无关,它还需要人——勇敢、强大和非凡的人。”11-21
  • 东林皆石
    1、调查、辩护、判决、处罚:“法律事关真相、尊严和正义,靠着有缺陷的人类去实现那些实实在在的理想”2、错误:“再完美的法律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最糟糕的错误往往是因充满善意的目的犯下的,聪明有能力的良善之人也可能会犯下改变一个人生命的重大错误”3、极化:“人们越来越追逐志同道合的声音,追逐令人舒适的观点,只看立场。愿意改变想法的开放性思维不仅越来越罕见,有时还会被视为软弱和不忠的表现。坚守 ‘克伦威尔式警告’(反思自己是否错了)人越来越少。辩论中谩骂影射和人身攻击成为比逻辑和推理更受欢迎的策略”4、可信度:“在法庭上准备工作主动权雄辩才能都很重要,但最关键是可信性。只有建立它,你讲的故事才会有人信。让步是力量象征而非软弱表现,因为它会提升你的可信性。坦承自己弱点总比被对手指出你的弱点要好”11-18
  • holmes0106
    正义不仅仅存在于法律条文之中,更存在于解释和执行这此法律的人的思想和心灵中。03-15
  • bookbug
    在前联邦检察官巴拉拉看来,正义既是法律追求的结果,更是一系列缜密、公平、严谨的过程,包括调查的细致、指控的慎重、审判程序的理性,以及场内裁判判决和量刑的公正。所以他才在书中分调查、指控、判决和处罚四个环节和诸多经手的案件案例来阐述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反思。巴拉拉认为,恶行不等于犯罪,如同嫌疑人不等于罪犯一样,所以调查阶段就设想最终结果导致某种倾向性是本末倒置;检察官既非公众眼中的英雄,也不该被另一方视作恶人;法官既是法庭的国王,其实也是囚徒,其作为庭审的主角和中心习惯了俯视,无法依靠平视和仰视来提高自己,背负着身份和制度的局限;法律的本质与惩戒、宽恕和救赎无关,既不消除恶与仇恨,也无法强迫接受爱和尊重,而真正要想实现这一切,最终靠的不是法律,而是人。03-30
  • 胡牧狮
    阅读彼处检察官思考和处理的问题,感叹地球上一国到另一国的距离,实在比从银河系到其他星系还远。02-18
  • 把噗
    写得很好,通过一个个案例阐述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引发的司法困境。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