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桂园上打簾子
    作者就职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任院长,是犯罪学专业的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则是唐史(不过其论文多由其博论,也就是此书拆解发表)。06-24
  • Difficult Boy
    此书即说明缺乏一流的历史感觉和问题意识的话,虽然可做到细部质量不坏,但整体思考方向不在点子上。权力变迁本身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像自然现象一般平常,以皇权的兴衰的出发点能够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动机,但大概是提不出什么洞见的。这点蒲立本这西人甚至都做的更好,他了解关陇和江淮官员的对立的底色其实是民族问题。09-15
  • 朱颐钊
    不知是因为笔力有限还是框架所囿,读起来总感觉有「撩过即止」的感觉,失于泛泛,未能深入。05-03
  • Lee
    1.政事堂迁入中书省,中书令地位上升,庶务权力膨胀,吏治派官僚取代文学派官僚。张九龄不能忠实执行皇帝意志被更换为李林甫。李亨与宰相集团缺乏政治渊源是其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之一。2.唐玄宗不想剥夺李亨太子之位,但也不想太子羽翼丰满、威胁皇权,故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令的政治优势制约打击太子,但在玄宗介入下,太子又会化险为夷。3.唐前期,东宫具有重要政治功能,宰相常常兼领东宫官。玄宗时期,取消东宫诸曹司行政权力,东宫官有些成为闲散职位,有些成为翰林学士藩镇军将加官,即东宫的非实体化。4.玄宗承认肃宗即位,但并没有放弃权柄,形成了中央政治二元格局。肃宗平叛同时需要协调与玄宗关系,客观上延缓了平叛。11-29
  • 松虛居士
    提出的非實體化東宮體制和二元格局都非常有意思。最大的問題恐怕是太執着於弄清楚歷史事件和權力鬥爭的細節,陷入史料的泥潭中,勞而少功。12-16
  • 南山
    制度史视野里的政治史。二元格局的起点还是玄宗基于自身利益着眼的设置,他最终也没有真正想过让位。中书令作为辅政中心机构,势力逐步扩大,实在是皇帝有意扶持。全书表述比较啰嗦,算是历史学家写作的通病,但逻辑还算清楚,个别字句的解读钻了牛角尖,倒也不影响结论的可信。天宝、至德之间两个皇帝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读到最后让人唏嘘。04-13
  • 横野清夷
    提出的问题和观察的角度真好,对中枢政局的演变的研究有推进;就是对太子和宰相的关系并没有就事论事,进行更加细密的考证和观察。每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总试图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阐释。以太子和宰相权力斗争作为主线,轻视了皇帝的主导权,对太子一方权力的变化描述较少。不过“东宫体制的非实体化”确实是卓识。中枢政局二元体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观点。03-04
  • 隐清
    唐玄宗这一时期的东宫官员的权力虚化,皇太子的职权地位受到极大压缩,而身兼数职的宰相的事务化职权得到急剧扩张;历经安史之乱,唐代的中枢政局从此由彻底转变为宦官亲幸把持。此书是《唐肃宗评传》的专业进阶版。02-23
  • YongtoriBodon
    虚化东宫与二元政治中心,皇权的垄断性与排斥性,导演了多少骨肉相残与生民荼炭。03-24
  • 来不及了快闭嘴
    哈哈哈 就是钱穆讲的 书没读明白就忙着考考考12-16
  • 静水沉岩
    唐代衰败的转折点。作者文笔太啰嗦10-06
  • 某某佳哇
    以政治斗争为切入,分析表象背后的体制变迁。玄宗时期的中枢从政事堂群相领导三省六部,向首相兼管诸使职的中书门下体制过渡,既是事务的增多,也是皇权和首相权的共同扩张,而东宫储权则被侵袭,东宫职官地位事权下降,逐渐散官化。作为储君的太子在培养自己势力方面受到体制性束缚,这是肃宗继位后如此艰难的重要原因,也是玄肃二元政局的根源。本书写政治史,却能挖掘出背后的体制因素,有一定的突破。09-25
  • 渐离
    写的如此难看,但不可否认这本书的价值。01-05
  • 刀叢中的小詩
    此书一改庸俗史学对历史人物的简单化道德评价,同样将历史人物从小说传奇的深坑里拽了出来,单从典章制度入手,方知玄宗未必昏得糊涂,肃宗未必怂得可爱,父子至死相互提防相互维持朝廷乾纲不堕,于今亦不无警示意义。只有吃得体制的苦,才足以谈历史人生。07-10
  • Tacher
    从制度入手对玄宗肃宗之际政局做了展开。作者将中书省宰相权力与太子东宫权力视作一对矛盾,在开元末天宝年间,玄宗将东宫位置调整,削弱东宫属官权力,降低东宫独立性,加强政治监控;政事堂迁入中书省,中书令地位上升,庶务权力膨胀,吏治派官僚取代文学派官僚;通过太子的调整和宰相的更换,玄宗以人事调整促进体制调整,抑制皇太子政治发展空间,强化皇权政治的运作;东宫官行政职能逐渐消失,东宫官闲散化和阶官化,最终形成非实体化东宫体制,东宫势力受国家控制。安史之乱后,肃宗与玄宗形成两元格局,一定程度上是旧有东宫体制的保留,玄宗亦作出积极应对,但肃宗不断巩固权力,最终在还京后,作为非实体化东宫延续的二元中央政治格局瓦解。作者将制度史和政治史相结合,虽然个别史料解读可商榷,但是线索很清晰,可以提供玄肃政局一种角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