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且渡河去
    1.本来以为可以轻轻松松对比阅读,没想到竟然读到一半越读越吃力——黄平在套着壳儿往深处写。2.黄平试图将“东北文学”指向社会结构性,而非狭隘的地方性。正式从这个角度,才有了最后两篇王占黑和人工智能。但是反过来说,从《论纲》入手,“新东北作家群”只讨论了三位作家,凭什么可以称为“群”?3.很多地方明显是从《论纲》扩写出来的,但是这些扩写是有见地且必要的,明显比前文要成熟。4.序言很有趣——这奠定了某种贴着文本的、带着温度的、兼具激情和理性的文学批评风格。我个人非常喜欢hh05-11
  • lee
    有几个想法:一是作者黄平生于辽宁,是个地道东北人,这本书就必然带着着难以割舍的对故乡的深情,恰是这深情让黄平显得热烈,能看到爱。其二,作者怀揣更大的视野在看待文学,从北方到南方,从人文到算法,黄平保持谨慎又开放,他在想象写作的未来。其三,好的评论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提供观看的角度。角度多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更开阔了。03-16
  • Toby Wilson
    先看后评,是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素质03-13
  • 伊川
    东北的问题从来不止是中国东北一隅的问题,而如何言说才能避免陷入地方化的陷阱,对于言说者而言始终是一次危险的高跷挑战。尽管目前的工作也许只是一个开端,但倘若没有这样的尝试,那些真正的问题便永远只能埋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下。因此,我所理解的“出东北记”并不意味着对东北的告别,而是一次起始于东北而通向历史深处的长途跋涉。03-14
  • 凌云一寸心
    算法时代的东北回望。“蜡烛像灯塔一样,映在黑夜里结着霜花的玻璃上,也映出了我的脸。”我们是否太关注镜子,却久违了文学之灯。03-10
  •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群来自东北的青年作家,以他们的写作震动文坛。双雪涛、班宇、郑执,他们再一次提醒我们,文学不是一种可以分离出去的“专业”,而是从来都和生活血肉相连。03-11
  • 氧气
    用寓言来解读班宇的小说、用精神分析来解读郑执的小说挺有启发03-28
  • 想养比格犬
    17年开始陆陆续续关注双雪涛、班宇这批作家,直到读到郑执的《仙症》,觉得新东北作家群确实崛起了。后来也有持续关注他们的评论。很久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了,黄平老师的前言真的是看到几欲落泪。03-31
  • 海豹包宝
    陈腐着创新空洞着深刻宏大着微观傲慢着谦卑啥也不是09-08
  • 大狗人
    阐释不了的地方,理论来凑,东拉西扯,并不贴切。最大的论述,是把所谓新东北作家群定位为“反新自由主义”的文学,啊,不太赞成。论述郑执的部分尤其差,可能是由于郑执本来与双雪涛和班宇不同,是被硬扯进去的。12-18
  • Charles
    读不懂,没意思,太抽象。人工智能的论述更扯。03-05
  • Lecleg
    现当代文学批评黑话读多了真的会神经衰弱01-14
  • Yec in Yel
    多少先射箭再立靶子的推论。多少贫乏无力的罗列。多少自作聪明的填充…以次充好的文学推销员,游走在现当代经典化装置内外的小小马前卒。究竟是可悲的。01-03
  • 黄克思
    我的建议是,把小冰的诗歌替换海派诗歌,特指华东复旦那批诗人。04-19
  • 青灯夜读
    读读作品,再来阅读这本书应该会好很多。11-25
  • 大量的引用与理论嵌套式分析,写的云里雾里的,看的也云里雾里的05-18
  • 超级玛丽·苏
    有时间写个长书评,黄老师的部分观点我实在无法苟同,尤其是对于赵本山与王占黑的评价。11-11
  • thundercat
    “如何看待东北”这件事情,最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