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西西西
    这几年好像有点理解本科课堂上关于定性和定量的争论。数据的选取和使用方面比较有指导意义,虽然看得有点犯困。10-21
  • 确实很不错;看完了,但是很多关注定性研究方法的书并没有引用这本书啊10-13
  • cub18
    有些门槛,作为教材配合进一步解读合适03-23
  • 王广涛
    我的博士论文还是需要一些方法论的东西,虽然自己的导师并不重视研究方法之类,耐不住副导师关心这问题啊。07-31
  • Solomon
    国外方法论的书总可以把一件小事翻来覆去给你讲得明明白白,但翻译成中文看着有点不适应。而且限于篇幅,过多对基础概念的认真纠缠少了很多对研究设计宏观理念的传播。02-18
  • Water Notes
    每个社科人必读的经典著作(所谓的KKV1994) 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研究设计(即应该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 无论质还是量的研究核心在于探寻因果关系 理解现象中的不确定性 做系统性的比较 解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变异 第一章很高屋建瓴地平了质与量之争(可惜到现在很多学者还在相互鄙视)。读完整本感觉质的学生会沮丧吧,原来研究这么需要量的知识。不过翻译地诘屈聱牙,难读到扣一星。06-07
  • makzhou
    取了其中部分给博士生的定量课读。我觉得相对这本书入门正好。前面认识论的部分和思考如何测量,研究目标的部分简洁明了。06-15
  • AlonsoQuijano
    方法论的东西读再多都不够12-29
  • owow
    19.7.24我就搞不懂这本书怎么在国内外评分这么高的。作者站在定量研究的立场上虚构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定性研究方法,然后一帮人对于这个这个靶子讨论个热火朝天。可是搞定性的有几个人是按照作者的理解来研究的啊。国外搞计量的,看过邦格或者巴斯卡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对他们对社会科学的认识要求不能太高,可出来瞎说八道就是他们的问题了。23.8.7我不清楚是否是我的问题,现在我看到一些对于因果判断中会使用这种所谓的“定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论确实是建立在几个案例中寻找因果机制的认识论上。还是得看英文文献,不然眼光还是闭塞..不过这种定性研究确实跟人文传统的研究不一样。不能算一个东西。两星是一开始打的,就不改了08-07
  • 葱爆咸烧白
    不对劲,看完了才想起来:用定量思维去理解定性研究,那定性研究的范围也太狭隘了!11-17
  • 谜团
    我简直怒不可遏,一共几页纸就能写完的东西,居然写了20W字,价值密度之低简直令人发指。我发现这类著作是浪费我时间最多的著作,一个唬人的名字,几个本领域权威,一些看起来靠谱的人的推荐,结果cover to cover的看完结果就是一场空。而且书中一开始承诺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做到。11-03
  • 余颜
    这套思路拿来做定性估计还是不行,只能说在伦理上接近这类要求,实际操作并非所有研究都能用这个思路执行下去。02-15
  • 小瑟
    这本书能被翻译成中文版还是很好的,就书的内容而言,有大量例子来解释如何在定性研究中运用定量的逻辑,给人很多启发,是一本值得在构建研究设计时常放手边的启智书。但是翻译水平确实需要提高,前后很多概念有多种表达,让人很怀疑真的是同一个人翻译的吗?其他细小错误更是多不胜数,比如公式错误、表达错误、编排错误等等,文字表达也比较晦涩,读得算费劲。当然比重庆某社出的方法书还是好一点。。。12-02
  • 党员福柯
    唐世平对本书的评级很中肯 某些对逻辑的强调真的很重要 但作者们对定性研究的理解有些狭隘。06-24
  • 雁飞
    看着短评里一群从来没有过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经验的人,也不清楚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人,在这本书的页面中,乱批评,我就觉得好笑。这本书本来就不是写给你这种人看的,你乱批评什么。虽然这本书中有不少文字上的错误,但是陈硕翻译的还是不错的。有人认为这本书"经常利用各种”概念置换”的手段,将同一内容进行反复叙述,以扩宽文本,“充实”内容。这会另读者在阅读时经常陷入一种晕眩且莫名的境况中,同时也会令这些例子的有效性大大减低(因为反复利用)。"在我看来,这恰好是优点,如果能只用同一个例子,把各种操作都说明白,那是真正牛逼。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