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陆钓雪de飘飘
    在第二帝国的表面上,覆盖着一层奇怪的虚伪外衣:福楼拜于1857年被起诉,因为《包法利夫人》一书冒犯了公共道德;马奈遭受了各报刊饱含恶意的攻击,因为他的《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伤风败俗”。在杜伊勒里花园里吸烟的女性和在特鲁维尔不穿上衣游泳的年轻男性一样容易被捕。然而在这一表象下,实际上第二帝国的道德在方方面面都和安伯利勋爵夫人害怕的一样坏,可能更加糟糕。《娜娜》成了它的圣像,而它的格言就是奥芬巴赫《美女海伦》里的设问,不需要回答:“告诉我,维纳斯,你发现什么乐趣这样夺走我的贞操?”自顶层到底层,巴黎都沉迷于各自形式的爱欲,这可能前所未有。1858年,龚古尔兄弟在日记中吐露,几乎用一种惊讶发现的笔调:“所有人都一直谈论它。它是某种看上去极端重要、极端吸引人的东西。”每晚都有圣伯夫大谈特谈10-22
  • 鸣蜩凌午
    1.社会革命要有指导纲领。 2.要迅速控制枪杆子和钞票子。3.危机情况下漫无目的的武装群众是在增加敌人。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5.稳定的领导集体。6.掌握社会舆论对革命的影响十分巨大。12-03
  • 安小屋
    总算看到研究巴黎公社的专门性著作了。难得11-09
  • 韧勉
    本书是作者阿利斯泰尔·霍恩的法德战争三部曲的起点。从百年普法战争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屈辱战败,再到爆发巴黎公社起义。作者的一大创举,是搜集了众多巴黎围城亲历者留下的海量原始文献指出使阶级之间关系日益恶化的不光是工人的物质困境。毕竟在工业化的19世纪,大多数工人依然认为使阶级之间关系日益恶化的不光是工人的物质困境。毕竟在工业化的19世纪,大多数工人依然认为,贫穷和悲惨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命运的一部分。第二帝国治下还存在其他的不满因素,有哲学的也有政治的,此时没那么容易归类。那些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的工人开始被这种恐惧侵蚀,老板和雇员之间的鸿沟加宽了,这不光是由于后者的相对繁荣在衰减,也是由于他是否可能在新工业体系的实际发展中拥有发言权。12-23
  • 虾米
    佳作。巴黎沦陷了两次: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前者导致法德日后长达70年的怨恨,后者则直接撕裂了法国本已紧张的阶级关系并贯穿至今。论对法国的伤痕,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但前者无疑是后者的导火索。作者把公社起义长期和短期两大因素分析得清晰明了。长期:拿破仑三世的改革增强了法国的国力却拉大了阶级差距,奥斯曼男爵的巴黎城建则在组织上催生了如贝尔维尔这样的“赤色”城区。短期:普法战争中国防政府为避免赤色暴动而宁愿投降,休战期间产生的新国民议会所采取的法律和政策更使无产阶级感觉受到背叛,作者评价其施政“残酷程度足以与其愚蠢程度相当”。加之裁军只裁正规军而不对国民自卫军下手,终使后者成为政府豢养而无法控制的“弗兰肯斯坦”。历史专业外,此书行文谐谑近乎毒舌,作者的文学成就也令人钦佩。10-25
  • 1997xhp
    流畅易读,精彩。法国人真能折腾,自1789年革命到戴高乐执政,一百八十年间“光荣革命”了三次,拜了三个皇帝,建立五个共和国,的确是高卢雄鸡。12-14
  • 仰望与思考
    很棒的一本关于普法战争围攻巴黎和巴黎公社的书籍。读罢此书,我自己觉得巴黎公社更像一场“意外”。法国政府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围攻,放弃巴黎,弃巴黎人民于不顾,甚至联合普军围攻巴黎公社。因此巴黎公社更像是巴黎人民的一场自救,而非革命的预演。并且,犯 叛 国罪的应当是法国“政府”,而非公社。战后梯也尔对公社的清算更多属于转移对普战争失败的泄愤,他们把本应属于对普军的复仇,赤裸裸地发泄给公社成员。所以,法国“政府”应对普法战争失败和屠杀公社成员(法国人民)负主要责任!!!02-24
  • 星野和义
    从生活史的角度描述了普法战争期间的巴黎围城战乃至于之后的流血周。不是法国人自己写的有点可惜,不过资料倒是很齐全。02-20
  • 冰冰小生
    难得把严肃历史写的这么易读。巴黎,就还挺迷人。02-17
  • 魔若子
    2022年的第28本书。接着《普法战争》来的。作者文笔很轻松,可以当小说看的历史。03-11
  • wizard
    很好,就是细节略多,略显冗长。结尾有力03-21
  • 溺在水瓶里的牛
    两次围城,始于路易-拿破仑的轻率和事与愿违,流淌的多是工人阶级和贫苦大众的血,终于黑暗大屠杀的“流血周”。第一次围城的巴黎,吃老鼠是现代文明沦落的写照,气球成为人的创造性在逆境中的光辉,军事考量并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更多是生存和消耗。第二次围城的巴黎,是一场从暴行到暴行、从恐怖到恐怖的内战不断升级,人性在恐惧中萎缩,法兰西在狂喜和幸灾乐祸中杀戮。围城和公社,以各自的方式让旧世界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围城让自拿破仑一世垮台以来存在于欧洲的整个权力平衡被打破,公社为法国资产阶级和大众、职业军人和左翼之间开掘出深深的鸿沟,巴黎的焚烧孕育出新巴黎和两次世界大战,公社的覆灭孵化出十月革命和新的政治格局。04-01
  • 后浪
    从每个人真实的生活,还原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历史悲剧。沃尔夫森文学奖、霍桑顿文学奖得主,根据上百位亲历者留下的私人记录和官方档案,讲述了直击心灵的围城故事。11-09
  • 古斯塔夫
    建议作为英国记者视角下的巴黎生活史来看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