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友189837490
    读后收获极大。所见不同决定法无自性,正因为有空性,缘起法被成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东方西方的圣人,共同宣扬着这一真理。03-22
  • 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完了。这本书以现代人理解的方式剖析佛教教理整体架构,以 “世界观”为中心论题,解答哲学界、宗教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东西方文明的格局、信仰与科学的关系等等。当然更多的是以圣者、证悟者的角度向世人传递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真相。如何平衡世俗和信仰,是现代修行人所面临的一大困惑,书中将“二谛”智慧作为解药,发人深省。这部修行人的宝典和指南,值得仔细研读、反复体味。10-14
  • 蒲扇
    了解佛教就要先了解佛教世界观10-24
  • Cc.
    向外驰求转为向内回归04-08
  • 按月纳缴
    我们知道,佛的智慧要靠修行去亲身证悟。所以对佛法,更多是作为修行方法,而非形而上学来说的。这是我对本书比较矛盾的地方,有些地方对佛理的哲学分析很有价值,可以加深对佛理的理解。但真以哲学家的视角来看,又觉得水平不合格,容易让我们这类本身有“太好哲学基础的人”误以为佛教在哲学上是“失败的”。哲学是批判的,佛理没必要太批判,所以我也是抱着好玩的态度读这本书。04-01
  • 柴火
    十方空无异,众生起分别11-15
  • aaacatev
    缘分未到,等到了再读可能感悟更多。佛教哲学启发我对哲学的兴趣,这里虽有一本书的体量,但佛教哲学信息量不大,反复是外境与心,实有与非实有。并非不敬,愿佛不会怪罪我。04-03
  • 沐枫
    佛者,觉也,核心一个空字,乃为普度众生,而不在仅施惠于个人。正所谓人相、我相、众生相,这个世上有多少众生相,就有多少佛相,所以佛曰:人人皆有觉性。但人人皆有觉性,不代表觉性就是人人。因此,佛不在外境,而在人的内心,你是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佛性,佛就在你身边且时时刻刻伴你左右。所以,与其向外界寻求救世主,熟不知,那个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07-03
  • 海客
    将佛教中很多重要晦涩的概念自然地托了出来,串了起来,并联系社会知识进行论述,实为不易。还可延伸出广阔的修习空间。10-20
  • Minnaloushe
    厉害啊,最有价值的是前二十二章,系统论述了佛理,辨析了概念,拓展了知识,而且还很系统,熟悉了不少以前不明白的地方和名词,后几章是法师对中国文化以及现代佛教能够给予什么的看法,真想看看弘扬中华文化的法师与邓晓芒对线是怎样的碰撞。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