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咸南海東
    经典著作不需要多说。09-22
  • 舞舞舞の奇鸟
    资料充分,昏昏欲睡。在半睡半醒间想起有很多人信仰印度教的圭亚那和苏里南。看了新旧两版的评论就想补充一段话“总体而言,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的到来,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造成多大影响。最近的考古研究表明,即便在巴克特里亚这样的偏远之地,新来的希腊人也只提高了10%的土地使用率”07-20
  • 焦橙
    东南亚诸印度化国家只是印度的文化殖民地 印度文化与各种原始文化之间发生冲突的反应03-19
  • 许季山
    当代学者应该很难想象在研究这么一通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却是“以外印度为舞台发生的急剧变革……没有对世界历史产生任何显著的影响,并且除艺术领域外,这个地区对丰富人类精神遗产没有发挥任何首创作用。”东南亚只不过是印度和中国那个虚弱的影子。01-18
  • 蓬莱尺素
    看《东南亚的贸易时代》时,苦恼于对该地历史知之甚少,因而看了这本书。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因为本书并不适合入门读者。首先你要对印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然会迷失在湿婆、毗湿奴、因陀罗、诃利诃罗等一众神名里,包括“补罗(pura村庄城市)”“摩诃(maha伟大)”“罗阇(raja国王)”“提鞞(devi女神)”“跋摩(varman保护守卫)”等词书中也不会解释。其次,名称使用不统一,比如满者伯夷的创立者,上一节称呼他本名“罗登韦查耶”,下一节就改为尊号“格尔达拉查沙”。白古就是勃固,吉蔑就是真腊/柬埔寨。最后,东南亚的早期历史基本靠中国的史料和当地的碑铭构建,编年史都不完整,能知道名字的统治者很少,个人事迹基本上就是某年派人出使中国(在位时间也靠这个断定),除此之外就没了。看得云里雾里…05-02
  • 啥姆雷特
    看得头大死了。完整地记录了东南亚所谓“外印度”地区的古代政权变迁史,不得不佩服塞代斯的考证功力,但是叙述偏流水账,确实有些散乱且枯燥,不适合外行人看。不足是判断下得倾向性,作者对印度文明的尊崇显而易见,以致有贬抑东南亚文化本土性之嫌。10-07
  • 逍遥游
    作者确实知识渊博,考证严谨,就是很多人名地名对读者不太友好06-02
  • 168 Hours
    20世纪中叶东南亚史领域的奠基之作,正是那个时代所限,整体行文偏重于族群、政权的更迭变迁史。译文也相对老旧,一些人名、地名均没有使用当今习惯的用法。作者认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的13世纪,泰族的进入、占婆的衰落、佛逝的衰亡标志东南亚的印度化接近尾声,这点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些地区后来的政权也依然和印度保持着密切的往来…06-14
  • 极妄
    作者的观点好傲慢……读的时候囫囵吞枣,看那些国王冗长枯燥的名字在眼前飞逝而过,看他们大修新王宫和新的庙宇,想到掩盖在沉重历史书页下普通人的无声史书10-04
  • 西野鱼竿
    译文有些问题,但不妨碍这本书的伟大。汉文方面的南海诸国资料伯希和基本处理过了,赛代斯的贡献主要还是在东南亚尤其是柬埔寨的梵语与古高棉语碑铭上,这方面的资料应该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前吴哥时代的一些梵语碑铭的文学素养令人惊讶,一则7世纪的铭文甚至能借鉴迦梨陀娑的诗句来称颂君主。难怪Pollock说梵语文化在高棉、爪哇和巴厘的宫廷里,可能比在德干还有归属感。02-09
  • 叫我妖而不孽
    因为我坚信印度会成为下一个大国,所以这几年还算关注和印度有关的书籍。其实只要想想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名字,你就应该好奇:为什么它们顶着印度的名字?这本书告诉我们因为有一个印度化时代,是的,我们不能只知道希腊化时代。印度文化在东南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被伊斯兰文化消磨,但伊斯兰文化也是印度商人带去的。我们常常热衷于取笑印度被一次次外来文明占领,我们却小看了印度人离开被占国土,保存并传播自己文化的努力。其实中国在被西方打败后,下南洋也是类似的行为。我特别要赞美在沙捞越诗巫建立民众共和国的黄乃裳先生。总之,中亚是风暴之眼,一层层推动;中国则如木星般干预东南亚出现大国。书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很多词条是需要译者注的,现在没有,可惜了。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