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菲小象
    前面还行,后面照片内容有点乱。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的精神世界却倒退了,就像封面表达的意境:我们都是现代文明的拾荒者。每次看老照片都感慨,以前的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了。从衣着、精神面貌、眼神、街景上都能看出来差距。而且这100年来世界发展太神速了,人类掌握了可以只用几秒,就把整个地球完全毁灭的技能。记录:那会儿没有胖子,也没有戴眼镜儿的。1900年的老北京城墙真脏、真丑,但是看着很宏伟,现在居然拆得一点不剩,只有去前门看到保留的一部分城墙时才能联想下原貌。从书里看到建国前德胜门边上有一片二、三层的民房,那时人们生活的够好的。 几十年前老北京的男人还梳着辫子、穿着马褂,见面要鞠躬作揖。动作看似简单,实际是隐藏着北京人的体面和尊严。 12-30
  • Monkey
    是挺说明问题的,主要是缺乏loyal opposition的地方没有基础也没进入现代化。全世界的小孩都爱玩雪,但是没有别的娱乐活动的尤其。12-29
  • 刀叢中的小詩
    《20世纪》——一个人的百年,一个人的20世纪,东方和西方的百年表情。看完此书,发觉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单从表情来看,真是麻木得太久了。这一百年,每次在历史的关头,都会来上几次滑坡,向最坏的方向发展。触到底了,才想到翻身,才偶有振奋。这一张张脸,正如书里所说,我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虽然我们努力生活。我们去爱,我们忍受苦难,但没人对我们感兴趣,书中也不会写到我们。普罗大众,数不清的人。12-19
  • 七朵花
    这本书的编辑思路其实不难,读的过程感受到的震撼更多的是摄影本身的纪实性,时空仿佛重叠一般。不过前半部分比较好看,后半部分明显感觉弱了一点。收尾其实可以再斟酌斟酌。——每个时代幸福与苦难是在不同的空间共存的,每个人一生亦然。03-02
  • Mr. Mackey
    诺曼底登陆那张照片震撼到我了,直接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场03-10
  • momo
    一般,有的不明白有啥特别的04-02
  • 克尔维特
    20世纪可以分为国内外,或者单门出一个系列。毕竟100年可讲的事可太多了,略显拥挤。04-02
  • 圭野方成
    编者说,这收录的248张照片汇集了20世纪的决定性瞬间,说得有些过头了,取名为"20世纪人"说不定更合适: 战火中的人、享受生活的人、面对激变很迷茫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天翻地覆的人....放了很多普通人的状态。从1900到1999年,看到了国人从面黄肌瘦到渐渐有了气色,再到追求精神需求,确实是如肖全所说,共鸣了一小下,中国算是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国家,但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们在生死线上挣扎,咋说呢,20世纪有很多变化发生了,但人性这种玩意还是没怎么变04-10
  • Robbin.L
    当历史记录有了画面。04-08
  • 宋凯
    2020年第115本12-29
  • 吃神睡货°
    1900年-1999年,这100年间风云变幻。前半个世纪处在战争中,后半个世纪处在冷战中。整个世界都是动荡不安的。看完本书的照片,犹如穿过了百年的时光,回到那个动荡的世纪。但是本书编辑的逻辑性欠缺。12-31
  • 我是路易
    一个世纪浓缩进100张摄影作品了,难免显得拥挤。翻看着被定格在过去的中国人群像,冷漠的无表情,是陌生又心酸的。p.s. 总体来说对普通读者不算友好,有几个作品不甚清楚入选的理由,因此给人以凑数、杂乱的感觉。01-13
  • Hector
    7分吧。50年代前基本是代表性的摄影作品,编排还是基本采用同时代东西的同页对比,不算创新。受制于时代限制与你懂的,很多事件并未被展示,所以50年代后的东,变成日常生活以及意识形态的博览,世界冲突的中心则被迫地流散到了中东,北爱,马岛和柏林。而现实的漩涡吞噬着的,恰恰是整个诺亚方舟。03-05
  • 甜橙
    2020看45th。每一年两三张照片,每一张照片单独来看都很经典,但一口气翻完并没有感到“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冲击力。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