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格律诗
    应对考试的小说教学与面向审美体验的小说教学,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际里往往脱节。但是,小说教学一旦失去了追求思维与审美追求,才真正沦为了填鸭式的教学。01-19
  • 瞌睡女孩
    邓彤老师所提到的目前课堂普遍存在的小说教学的固定化模式和妨碍小说解读的不好现象,但是考试它就这么模式化地考能怎么办呢?这个学期接触较多的小说教学,以前过于功利的应试教育让我舍弃了这些经典小说名篇,实在惭愧。读了名师们的文字,自知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太远的路要走。切记,多学习!多学习!多学习!12-31
  • 冬冬小玉
    比较傻。文中人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对小说教学的看法,死板得让人觉得是在上上个世纪。十分诧异。但有启发到文物研究上:解说员们看着文物、背着解说词,或者终于被替代,可文物研究还是要做、文物推广还是在进行。02-18
  • 葵未
    读完了,可是我依然不知道如何进行小说教学。其实王荣生先生全书的核心就是文本解读,这需要太多功力与勇气。这本书更适合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手,来打破常规教学舒适圈,对于新手,一个头两个大。作为普通读者的我,和面向学生的我,太不同了。04-11
  • 老实人
    小说教学要植根文本,不要想当然地凭经验教学。个人的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读下来还是收获挺多 尤其邓彤老师的《老人与海》实录需要精读。书中的叙事学书籍也已加入书单 需要大补小说理论知识。本书的台阶式教学设计已被我们专业课老师采纳 非常实用。(ps 能分个学段就好了)02-07
  • nauges
    重读,完整地读,与刚入职时,被强烈安利之后零散地读,感受截然不同。更能明白本书想要破除什么,并做怎样的建设。09-05
  • 飞翔小泡
    小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虚构,无论它表现手法有多少变化,倒叙插叙、象征意识流……它都是虚构的,是一场作者和读者的较量。每一个人物,每一幕场景,每一段景色描写其实都暗藏着作者的用意。这本书就是教导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细节,不论是叙述角度,还是叙述方法上。另外还要注意小说的结构与内容同样重要,一篇普通的文章换种结构表达就能带来很大的差别。中间教学专家领课那几篇有些枯燥,看似在一步步的引导教学思考,但大部分仍是需要专家去指明,这样或许对启发教师有些效果,但是对读者很不友好,不如直接用总结的方式展示。后面的几篇小说分析都很精彩,没想到很多隐含的东西竟然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推导出来,像开盲盒一样,最后挖掘出的东西和初读的感受天差地别,俨然两个故事。这才是文字的魅力,这才是解读的重要!07-05
  • 姜小白☁️
    作者怎么讲>作者讲什么。虽然看似灵活性更大,实际更适合能力培养。但读书还要填表做题,这个排版真是用心“良苦”。09-06
  • laurel
    体味对话、回归文本、引入叙事08-15
  • Seferina
    读书使人进步。最喜欢《二十年后》那部分的讨论,拨开迷雾的感觉。03-16
  • 可爱的兔先生
    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理念是好的。04-05
  • 小诗
    值得一读再读。全书分为专家讲座、共同备课、课例研究三部分,专家讲座主要帮助老师理清小说教学的目的,探讨小说教学的精华所在;共同备课通过教授和老师们的共同备课,试图把理论和教学结合起来;课例研究则通过四堂课的课堂实录,探讨其教学的得与失。这本书的目标受众偏重于初高中语文老师,当然小学教师读了也会受到启发的。04-01
  • 林长风
    叫中文系不过分学究,令教育系不至疏离文学。些许累赘、纰漏,还是值得一读。06-17
  • 藏五
    这本书应该是此系列里最好的一本了。讲座部分对当前小说教学问题的发现令人激动,但在问题解决上还不够好:比如其中对于“虚构”的谈论就不够透彻。共同备课部分还是太啰嗦了些,用王教授的理论来说,就是讨论时话题的快速滑动打乱了普通文本的“阅读图式”。#029#11-09
  • 明媚
    核心观点和独到的观点就是认为小说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解读小说的方法,重视小说的搭建形式。前沿的观点,不过也是一家之言的观点。王荣生的书总是希望打破语文教学的套路和常态,回归到文本本生的特点。07-27
  • 秉存
    小说教学参考点:信息不对等(人物间,叙述者与读者)叙述者视角想象—体验—共情文学作品反概括,即使要概括,也要让学生先进入文本再出来人物性格不能直接“看出”或“悟出”,而要根据文本有理有据的分析出(how比what重要!)若板书用的不是学生的词,要讲清楚我用的比你用的高明在哪(语言学知识up up)让学生对不同词语不同表达有区别力——“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时刻向文本引,不是纯感觉,文本+感觉(才)=分析“教小说最高的境界是让学生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而又说不出来。”“小说家不肤浅,我们语文老师肤浅。”“诗化的小说,要讲的是意境。”另,解释“荒诞”的时候为什么不说absurd,来自拉丁语“耳聋”,正是一老师说的“你说的是什么,我完全听不懂。”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