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好命的娃儿@
    作者系古尔德铁粉无疑了!又有不少待听专辑了01-05
  • 蓝道_RANDALL
    马上去听了几曲古尔德.06-21
  • alain.proust
    读广义上的乐评类文章时常令我怀疑自己理想中的乐评究竟是什么,最一般的情形是套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它应该首要注重听者的体验与感受,捕捉到音乐中打动人的具体细节,严肃地凝视这些细节并让感受野就此蔓延开来,间或辅以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分析形式上的技巧、手法如何表现主题和内容,如果灵光迸射、旁逸斜出,它也可以是以音乐为弹道轨迹的思想爆炸(如同本雅明、鲍德里亚那样),让音乐漫漶于漫无边际的哲思中,或者干脆就一头扎进音乐肌理之下,将节奏、曲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等庖丁解牛,最不济是知人论世一番,顺便从音乐进入到泛泛而谈的文化百科讲解,那么萨义德呢?当他屡屡谈及巴赫、古尔德,我想起将莎士比亚放置在西方文学绝对中心的布鲁姆,不仅是推崇的姿态,他们更是同样地将艺术的创造性视作个体与自身生命经验的伟大遭逢。06-10
  • 柴可夫活基
    还行。古典音乐有门槛,也需要经过训练,最低标准也得是大量听过,要不然哪里晓得萨义德说的是什么。04-18
  • Kkkaydence
    作者:如果你也爱古尔德,我们就是好朋友我:如果你也爱古尔德并讨厌莫扎特,我们就是好集美以及,被种草了好几位钢琴家,但翻译也太差了吧…回头要再读一下原版06-12
  • 人间无数雨打去
    一流乐评,专业得有些尖锐了。但任何时候提到古尔德皆赞不绝口,令人印象深刻09-12
  • 宁奈
    虽然这是一本好书,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有点失望。在具备系统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听众经验前就读它,能够进入的内容有限。萨义德引起了很多话题,评论也好读,但是我内心期待的是本雅明式的文字,实际上需要而且真正想要的是更通俗的基础知识,结果两边都落空。就像萨义德批判的,音乐应该呈现那些不可说的,真正参与时代生活,而不是满足于商业化,那么乐评也很难把音乐中那些不可说的东西说清楚,或者呈现与此相当的美感。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收获,是它强调了音乐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一直想寻找的阐释。萨义德点到的那些音乐圈的点点滴滴,也算对当代古典乐演奏的文化模式增加一些八卦。03-20
  • 余小岛
    发表在各种杂志的音乐评论集,真的是“音乐的极境”了,极富洞见的评论,涉及音乐、哲学、文学、人性、女性主义,融会贯通,写得非常动人。有一个观点印象很深:“弹奏音乐的同时也是阐释、品评音乐,好比一篇谈论伟大小说的散文亦是对小说的评论,而不只是情节摘要。”多少算是理解了一点为什么不同的人演奏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会不一样。大概就像对同一部电影、小说写评论一样,不同的人生经历会有不同的理解。以及萨义德大概是古尔德头号粉丝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赞美古尔德的机会,以古尔德开篇,并总在各种语境下提起古尔德真是完美。04-23
  • iamrebecca
    喜欢,需要有古典音乐基础才能看下来。关于古典音乐的书真是太少了11-17
  • changanxiyu
    星期六收到,星期天爬起来竟然一口气读完了。喜欢每一页可以平摊的感觉。08-04
  • 胡桑
    读过英文版,但是自己音乐基础太差了,读不太懂,羞愧。09-29
  • 追风的Meow
    音乐既是最缄默不语的艺术,深奥难以讨论,又以最直接的,超越人类语言和意识形态的方式打动人。萨义德十分庞杂又不会让人无从阅读的音乐评论集,联结了音乐的感性和理性。同时又是显露萨义德内心本真的文集,慷慨而谈各种宏大理论如他,在谈论起古尔德时,居然是一副赞不绝口的迷弟口吻。最动人之处就是谈及与巴伦博伊姆交往的经历时,对其相见恨晚却有些无奈惋惜的口吻,一个阿拉伯人,一个以色列人,背负的历史、民族与家国的仇恨,在音乐前却自动退居后位,艺术的宏伟可以超越人类俗世的意识形态。最后一章谈及贝多芬晚期风格,对古典传统脱逸,关注个体,又达到更高层次的人类共同命运的精神追求,充满中止与裂痕的新美学和文学领域的“现代性”联结起来。那么贝多芬的这种革新,比世界范围内思想变革早了一个半世纪。这本文集值得一读再读。12-31
  • 韧勉
    200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犹太钢琴家、指挥家巴伦博伊姆和萨义德的访谈录《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当时2008年在北大毕明辉老师的《20世纪西方音乐》的课上曾要求细读,读完让人振聋发聩。本书由巴伦博伊姆作序,汇集了萨义德讨论瓦格纳音乐民族性的经典论断、音乐家晚期风格成因论、歌剧的政治诉求与国家文化的关系、巴赫音乐的规整与古尔德叛逆风格的深层背景等等重要论断。萨义德的夫人在第二篇序言中指出,萨义德晚年病痛缠身,正是因为音乐为他带来了希望之光,所以他对音乐爱得深沉,这本合集为我们展现出了萨义德对音乐挚爱的极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