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Theo
    谁能不爱材料收集癖+温文尔雅的上海老帅哥11-11
  • 七紫三羊不应
    同事凑单的添头,终于把它擒回,上周末来回东四十条时读完。可与白2012年6月28在北大的讲座互参(讲座更偏流转与社会史一点,可惜没听完)。另外和最近在读的讲周亮工那本也有相互发明之意。要@ 的人记不住豆瓣id了莫奈何02-26
  • 溪堂
    戋戋一册,钩沉名家金石传拓著述,考证其往来酬答,颇好读的一本小书。08-18
  • 无涯惟智
    我很想弄一幅瓦当或者画像砖拓片,青铜器现在看来不大可能了~07-23
  • PEGGY GU
    可以想见在研讨会上,如有这样一篇论文该有多惊艳啊。然而,成书之后,不少地方就显得过于仓促了。04-24
  • happyboss
    还真是点到为止不太过瘾。余论稍稍谈及书论画论与拓片鉴赏语言的不同,请写下去啊白先生,断在这里好难受QAQ日记和报纸作为文献的使用。01-08
  • JX
    这是个令人尊敬的标准的晚清艺术史研究个案。乾嘉之后的金石学本有多种研究视角,但无一达到本书的高度,由此可进入器物的发现、征集和流通,金石谱录的刊印和流转等有趣主题。07-17
  • 韧勉
    从白谦慎的讲座中可以一览其精华12-20
  • 草虫
    八卦一则:“王懿荣在致陈介祺的信中,告诉他为什么潘祖荫的拓片不好,因为其拓手皆十二三岁顽童。潘祖荫找不到成年拓工,居然让顽童来拓青铜器,自然风险很大。”关于拓工的记载,向来较少。从书札和零碎的材料中,挖掘晚清金石交流的细节,包括比较拓工和幕僚,对比也很有意思。可惜有一些问题,还是觉得点到为止的节制。排版舒朗,也有可以为之一笑的八卦。03-21
  • malingcat
    精写典范,围绕一个“小案例”,传统治学方法,深入金石学家与拓工的关系,书信往来、转托、薪酬细节等等,也对拓工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情况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说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可以视为数篇严谨的论文,印成薄薄一册,刚好。08-19
  • 野次馬
    少有人谈论的角度。感想同喜老板:余论太点到为止了。文中所引尺牍屡屡触及拓工/僚友身份问题,夹在技与道、知识与趣味之间,耐人寻味。同光年间拓工难寻,月初去碑林,听馆员提到现在全国够格的传拓师估计不足五十人,闻之怅然。吴大澂的笔墨之交听闻他视学陕甘,个个都欣喜跃然笔端,也是可爱。06-29
  • 毛秃秃和胖咕咕
    装桢好,内容也好,大一星是因为海豚把这个白先生文集有的东东单拿出来,骗钱用。。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