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yusen
    没有一战就没有二战,而两次大战一起描述了欧洲乃至世界现在的样子,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战往往是非常模糊和陌生的。这本书从德国的视角,详实记录和分析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其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的经过和影响。这是“现代”的开始。05-01
  • 许佩里翁
    我努力了,但中间一段1915(吧)冬季战线那段我还是跳了11-23
  • 文若
    很少有历史著作能写得如此引人入胜12-02
  • 硝酸银
    大赞章后注释的形式,作者对引用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评价,发现了不少有用的书对战前和战时,具有延续性的德国政治思想动向的描述很好,但书写到后半部分感觉有点散了,有些和现代的联系显得突兀12-01
  • 阿鱼
    很流畅,德国视角。作者在书中探讨引发欧洲这场大战的各种因素及德国失败的原因。德国在俾斯麦手上迅速崛起,军事力量强大到让邻国担心。处于欧洲中心位置,周边环境复杂,但却没有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和实力。1.对被东西两线包围的地理环境极为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想以防御性战争应对;2.政治与军事分开,政治和军事领袖间缺乏沟通,没有从政治层面确立战争目的,导致主战场在东线、西线间摇摆不定;3.由于巴尔干危机并未直接损害德国利益,为了说服民众支持战争,从神学和哲学角度建构战争意义——团结人民、净化风气、开创“德意志时代”,被调动起来的民意使得政府没有谈判空间(军队取得胜利,公众的要求水涨船高)。归结到一点,德国人会玩军事不会玩政治,所以只能是输了。12-16
  • 曹溪门下
    可读性极强。明克勒教授非常明白地反对了弗里茨·菲舍尔的观点,一战爆发既没有长期因素,也没有短期因素,完全是一系列的误判和偶然造成的人类悲剧。甚至,斐迪南大公的遇刺都不能称之为“一战导火索”,而且斐迪南大公本欲支持“三元帝国”。任何国家操弄民族主义,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点在当今世界愈发显得明白无误。03-11
  • wowo
    一顿乱干,但是好像不知道为了什么03-01
  • geniuschow
    目前翻译的不多的以德国视角看待一战的著作,五星推荐,可以配合《铁壁之围》一起看03-23
  • Biomass
    Brilliant. 每隔几段就让人想画线和写笔记。翻译非常流畅雅致。不过存在一点点编辑上的错别字。07-11
  • 1997xhp
    德军主视角,全景客观描述,揭示不少主要参战国决策的逻辑,粉碎了一些一战神话。02-01
  • biobot
    “1914-1918年是历史的过渡阶段,新旧事物有时会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但更多时候它们只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在这个过渡阶段,社会仍带有19世纪的明显特征,而与此同时,20世纪的几乎所有特征也已经开始出现,这个阶段是通向现代社会的通道,同时也是20世纪的灾难之源,20世纪发生的所有可怕的事情都可以在这场战争中找到源头。”02-27
  • 百器徒然
    这也许是从宏观上分析一战最好的著作。从索姆河畔到波罗的海滩,明克勒用70多万字的篇幅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战争场面,对各个战场均有兼顾。既戳破了“八月热潮”“坦能堡神话”这类政治神话,也澄清了像“巴黎出租车运兵”、“刺刀战壕”这类的虚假故事。捋顺了各国参战的逻辑,详解了决策背后的考量,驳斥了诸多旧说,也提出了鲜明的新见。一战的爆发源于一系列偶然和错误预判,其必然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国内出问题的时候,外战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当政治权力被军事强人攫取,那么在战争中失控往往会是一种必然,鲁登道夫的疯狂最终把德国推向了战败的地步。穷途末路的德国祭出了“革命病毒”,和列宁之间的各取所需让俄国改天换地,也最终反噬自身。一战也造成了民族国家独立的浪潮,其影响一直波及至今。04-25
  • 宝木笑
    明克勒教授其实一直都在思考一件事:德国为何陷入万劫不复?如何不再坠入深渊?答案貌似简单的问题,往往都很宏大,一旦迈入将付出终生。明克勒就是如此,从《新战争》开始,到《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为顶峰,他深入到那个问题的深处,深入到德国的政治传统、地缘战略、民族性格、精神气质等各个领域,探究内里的联系。就像这本书,一如既往的厚重,一如既往史料丰富而严谨,一如既往文笔流畅不缺可读性,但这些都仿佛依然只是一个副产品,一个必要论据而已。它像是对《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的一次恢弘而高质量的注解,书中充满了当时德国政治神话在精神上对社会各界的强烈影响,纵然如一战之惨烈也不能改变。按照这样的逻辑,也许未来我们将看到明克勒教授关于二战的著作,因为那是德国政治神话的巅峰也是终结。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