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新鲜海捕鱿鱼
    内容鸡肋,翻译一般。副标题中的“人类学”指的是图根哈特的海德格尔式预设: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与环境一定程度的脱钩,包括说“我”(图认为这是整个确认系统的基石,但这点没有被很好地证明,事实上全文论证常出现断裂)、命题语言的情境无关性、追问理由和评定“好”(因此也就是对事态整体的操心)的能力。但这些伦理学考虑一方面对理解神秘主义似乎不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解决另一些问题时显得不够。例如,图所说的审慎的好(在此基础上关于情绪和指责的正当性的分析倒是比较有趣)和副词的好显然不能彻底处理责任的来源问题,那些困难的情况恰恰被他丢掉了。现象学人似乎都很喜欢谈三步还原:从经验领域到主客体的意向性分析,再到先验的自我反思,最后到前内在领域。“真正的放弃是,他必须在每一种处境都总是全新地行事。”10-12
  • h.
    书是好书,可惜我看不懂12-11
  • 驯养爱与梦境
    前面内容有些看不懂,但作者提出的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区别很有趣,解释了为什么宗教在满足人的需求上治标不治本08-16
  • 硫酸铜
    看得很沉浸,陷入了第一人称视角哈哈哈01-30
  • tenedor
    读的过程太零碎以至于读完就忘了大部分内容。但是哲学竟然可以这么做!从语言出发讲「自我」是一种建构,到「神秘主义」对自我的消解,视觉还是很独特的。另外讲自我中心性那部分读出了一点陈嘉映的感觉是怎么一回事……03-22
  • 乱眉先生
    神秘主义源于自我意识02-25
  • 十六
    神秘主义的一种起源。08-24
  • 玫瑰机甲
    我无语了,这啥翻译啊,磕磕巴巴还不如谷歌。02-13
  • 竹吾
    前几节从语言的述谓结构出发来阐释“我”及背后自我中心性的秩序,个人基础较差,读来吃力,但略有启发。核心的“宗教与神秘主义”一节以作者所谓“第三人称”的方法回应“第一人称”的问题:宗教(放任)与神秘主义(否定)以截然相反的方法回应偶然性的问题,但以否定的方式追求自我解脱(神秘主义)的过程同样无法摆脱自我指涉性,陷入了某种矛盾(我追求无我?)之中。作者认为,避免神秘主义这一矛盾(超越自我中心性/自我相对化)的唯一可行途径便是为他人牺牲自己的,无偏见无利害的积极博爱或慈悲(作者对佛教的认识似乎主要来源于孔兹和铃木大拙),如作者所言,“只要神秘主义首要地是以自己的灵魂安宁为旨归,说‘我’者就无法成功地放弃自我。所以,菩萨的理想或许是神秘主义态度的最终唯一稳固的形式。”04-24
  • יוֹחָנָן
    图根哈特通过分析哲学的述谓结构出发,细致地探讨了“我”的问题,图根哈特认为人总是看重自我,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必定是忍受它所带来的重负和痛苦。图根德哈特认为,神秘主义是通过面对世界放弃自我中心性,从而摆脱它所带来的痛苦,同时大乘佛教的慈悲是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图根哈特继承了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路径,只不过将分析哲学与存在哲学结合起来,过往的所有哲学都是“自我”中心主义,但是这种“我”却无法真正地面对死亡,而是不断地遭受着痛苦,这是“时间”给我的苦难,只有我融入了那给予我的被给予性的时候,我才能从中脱离出来。但是我不同意图根哈特的最终的结论,因为太过理想而失去了把握人类的根本特征。11-28
  • 哲人镇镇长
    关于佛家与道家的评述挺有意思10-29
  • 木棉
    什么他妈的乱七八糟的12-23
  • 信心不逆熊先生
    我彻底被这本书折服了!!!本书和牛津的John Hick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我更喜欢作者处理方式。完美地演绎了从一种分析哲学的方式来说明宗教的方式。还要多看几遍啊。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