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刀叢中的小詩
    《仪式》——读完这本书,故事继续在我的血液和骨骼里滋长。我相信终极价值,一如至善;但我不相信绝对真理,所以泛灵。我热爱这个世界许多神秘的东西,在我的眼里,神秘是与美一起存在的。有时我很专一,故一只水桶砸到井底,一条道儿走到天黑,有时走着走着,绕好大一个圈才绕了回去。没有路怎么办?那就爬坡上坎,上穷碧落下黄泉;没有目的怎么办?想象即目的,想象占据了我的很多时间。阿拉贡说:“对绝对的热烈追求,也就是对不幸的热烈追求”。08-02
  • 翼犀稀
    身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塔尤被拒绝、被背叛,他在这片山、天空中寻找答案;而同时,战争的经历让他更为“疯癫”,“毁灭者”正在摧毁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我们没有办法为自己哭泣。战后的痛苦让其“精神病”发作,似乎一切与世界(所谓“主流”)不合的人都会被冠以此名号,他们失去了自己,甚至于鄙视自己,挣扎着想要脱离这棕色的皮肤,却一步步陷入更深层次的迷茫,沉浸于酒精与性的泥淖之中。“仪式”必须要完成,但它需要被更改,古老的印第安人拒绝更改,他们愈加保守、甚至拒绝一切白人的事物(比如《我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父母);所以更改仪式的比托尼成为异端。但“巍巍山脉可以战胜毁灭”,印第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或许可以在这个白人世界中获得新生,即使“新生从来不易”。06-16
  • 狐狸的手套
    这个世界需要一场全然的新生。误入熊族的孩子、变身郊狼的男人,需要被召唤回家,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灵魂;在大地女神“玉米母亲”的昭示下,老鹰将飞来净化四方,清除邪恶的黑巫术,雨露会重新降临,生命会再度繁盛,人们将纠正自己的错误,重获幸福安宁。只不过,这一切需要一场完美的仪式。08-21
  • 意外的挺喜欢哎。作为混血,塔尤集两种文化冲突带来的痛苦于一身,他没有身份认同感,没有归属。每个人都害怕变化,害怕他们赖以生存的经验无法再应用。因此塔尤找不到人怪罪,没有人可以为他的悲哀承担责任,因为他是混血而始终对他冷眼的姨妈不能,迁移战俘的时候冷酷对待他们的日军不能,破坏了他们原有生态的白人也不能。这是一种时代性的悲哀,根源是人没法改变的劣根性,但是至少只要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已经在改变的路上了。 09-23
  • 星尘
    看的第一本印第安文学很难啃的故事,陌生的印第安文化元素倒是其次,主要作者讲故事的手法很复杂,主线不清晰,大量的闪回和记忆交织,丰富的自然与环境描写进一步稀释了情节……战争已然结束,但又从未结束,幸存的主人公需要一场仪式才能完成自救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于白人的复杂态度,不是简单地仇恨,也不是草率地原谅,而是去爱具体的人,也恨具体的人。西尔科看到了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复杂处境,跨越了简单对立,这种叙事和现在很多非裔作家的小说一致,比如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但希尔科这本首次出版于1977年,理念上很超前09-23
  • 一个月看一本书
    充满印第安哲思,最喜欢穿插在其中的神话故事:白人是女巫发明的09-22
  • conSUEla
    “他并没有疯,他从来没有疯过。他只不过见到了,也听到了世界真实的样子: 无边无垠,随着时空变迁。”《仪式》就是作者Silko精心设置的“仪式”,以故事为媒介,施予这个依旧被”黑巫术“笼罩的世界,带来净化与治愈。05-26
  • 芷舠
    有种同时在读《西线无战事》《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和《夏日走过山间》的奇妙感。故事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创伤走向疗愈,塔尤在崭新的仪式中迎来了暂时的新生,星空与山脉,那片承载古老传说的大地,让他获得了治愈。07-31
  • 一个马甲
    战争遗留的创伤看起来大于其他的类别,不同民族的冲突在异国显得如此明显,传统的信仰在现在的时代是否还能发挥作用07-28
  • 月夕玦
    第一本印第安文学,题材很好,写作欠佳,很遗憾。10-21
  • 夕颜
    二战退役印第安老兵的疗愈之旅,对保留地生活的怀念,对不复存在的印第安文化的缅怀。虽然是少数族裔文学,但没有跳出美国文学框架,也谈不上什么复兴,比老白男的资本主义末日颓废文学好看些,新鲜感强点。11-21
  • 寻与归
    苦痛的文字在灵魂刻下痕迹,古老的仪式在改变中新生。印第安文学值得被更多人看见,是被掠夺的民族在诗中泣血,是被排挤的灵魂因战火呜咽。11-03
  • JUNWK1334
    以前看一些讲印第安人对时间的概念,说他们的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过去、未来与现在三线穿插,彼此互相影响,这本书整体叙述方式也有点这种意思在,跳跃性挺大的,迷人是挺迷人,后三分之一的高潮部分我非常喜欢,但这种写法也导致了前面有点难进入故事,感觉可能更适合写成一个让人反复品味的更精炼的中篇。11-30
  • soloye
    尤有韵尾。像是顾桃那部叫《神翳》的纪录片。12-19
  • lieerli
    人对同类可以如此残忍 借由传说、巫术、自然力都不可治愈10-26
  • bookbug
    对印第安文学的认知来自厄德里克,但其实西尔科的成名要更早些,1977年的这本《仪式》也比较能代表她的写作风格和诗性气韵。小说以诗歌和散体穿插写就,然后将与主人公塔尤有关的不同故事和时间线编织在一起,某种程度是对拉古纳口述传统的沿袭,对先人职责的履行:口口相传,从语言到文字到文化再到精神。塔尤的一生充满苦难与撕裂,被混血的出身,被遗弃的身份,被征召的战士,被退伍的大兵,被歧视的种族,被疏离的群体,被认为的疯魔……看上去疗愈塔尤的只剩这种充满神性的先人仪式,但其实塔尤最终是自愈或者说是天愈的,是自然是和平是万物是众生,特别是在他来到当年核弹试验场那刻流下的泪水,和他眼中世界的真实:无边无垠又不断变迁,自然传递出印第安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人永远不能独享这天地、自然和万物,肆意破坏者终会走向毁灭。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