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王小柔
    写给需要做创造性工作的人看的(vs analytical)。讲了Creative work 4阶段(Preparation, Incubation, Illumination, Verification),7种mental state(Prioritize, Explore, Research, Generate, Polish, Administrate, Recharge),以及做事情要跟着mental state来,观察自己的周/月/年routine,“Minimum Creative Dose”的概念,建立“Sloppy”系统的好处等等。还是有点帮助的。01-05
  • optman
    有限的不是时间,而是你的心智。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塞进日程表里的,工作会超时,大脑不是随时在线。放松点,有的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会有不期而遇的收获。跟着事情走,进入心流。紧盯时间,只会焦虑。就是这么点事,作者吧唧了半天。因为写过一本畅销书,现在想写第二本却没有了灵感,焦虑啊抓狂啊。你不能计划说每天上午9点到10点写一千字,灵感不是说来就来的。为了找灵感,作者甚至跑到外国去闭关写作,可谓费劲周折。把这个折腾的过程写下来,“这就是我如何写成这本书的”,算是完成目标了。书名为心灵管理,可是当你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事情皆有节奏的进行时,意外之事总是不期而至,打乱一切。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得听天命顺天时。最后,没有灵感还是不要写书了。09-25
  • KevinZii
    先观察和摸清楚自己的精神状态规律,再按精神状态来分配工作,而不是不加区别的对待一天中的每段时间。04-04
  • 姜小白
    Dan Ariely曾找到作者,Dan希望利用他的行为科学知识跟作者合作,设计一款基于行为科学的提高效率产品,最后他们把App卖给Google,后面Google calendar的很多features都是出自他们。设计出身,作者分享了从unit到productivity的新兴时间管理理念,把艺术家对灵感的渴望效率化、个体化,非常适合创作型工作的氛围。我跳着读完,觉得它介于Deep Work跟Essentialism两本书之间,narrative不能说服我,但情绪略有启发,时间管理不能单注重于时间,不能把自己管成坐牢,本就擅长偷懒摸鱼的我,不太受此方面的困惑(很早就过了这个阶段)。过于聚焦个人感受,是很好的博客阅读,不太能当方法论看,甚至不如最早期的Getting things done。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