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徐主任
    继承了传播学的社会文化传统,我想一般研究新闻学的人,包括很多老师,都看不太懂。02-05
  • 吱吱头
    新闻媒介具有“建构社会真实概念”的功能。书中详尽分析了新闻生产诸环节中的框架,如空间的“网”、时间的典型化、新闻源、内容和意义的叙述方式等等,揭示出新闻框架不仅组织新闻生产,而且实际还起着组织生活现实并赋予其秩序的作用。03-13
  • Neil
    其实不光新闻是做出来的……06-23
  • whyrrita
    确实别开生面,应该成为新闻学概论课必读之类的,好想做新闻生产研究啊!05-05
  • Rhinover
    很多很多的古早涌现出来04-06
  • 柴郡猫·Ledin
    good,角度很客观,虽然前一部分略显专业,并且可能由于翻译的问题,有些字眼很难从字面来理解。但后续探讨的内容包括自然事件加工新闻、通讯社与媒体关系、新闻制度等都系统又详尽,最后以妇女运动为例的讲解也值得非专业人士一读。07-16
  • 傅踢踢
    各种现实,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慎入;社会学真是一门勤于制造定义的学科丫;作为一部讲新闻生产主体的书,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所谓双重解释的背后更多是一种质疑,而质疑的背后何尝不是对专业主义的信服或者期许呢。12-18
  • 睡莲
    运用18世纪的概念(诸如言论自由的模式),应用19世纪的区分(诸如公众权力与私人权力的区分)来解释20世纪的社会现象,再放到今天来读,总归有些局限。08-30
  • 画游记
    前面关于新闻工作的观察很好理解,后面进入学理分析部分就看晕了。06-07
  • 会打字的跳舞机
    其实看看前言和最后一章就可以了,其实我也就看了前言和最后一章。。01-15
  • Derridager
    先是舒茨提出与其师胡塞尔的“还原”说相反的观点,认为人是秉持着自然态度生活在经验过的社会现象里,与惯习之事欣欣然发生关系,在这种主体间性中建构和被建构;其次就是社会中的一种“共有知识”以“自反性”渗透到日常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中,同时又“索引性”方式为理解和表达起限定作用,而这点可以通过“互文性”进行理解,即文本的循环往复;再次,便是现实的社会构建中,主观的构建也随之被客观化。如此为运用戈夫曼的“框架”来解释新闻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塔奇曼接着就在运用个案来说明作为框架的新闻:类型化新闻,新闻生产中编织的网将记者、编辑等笼进新闻生产整个过程之中。新闻生产的模式,如今也发展出新闻策展、新闻生成等研究方向,但仍未脱离最根本的建构主义。此书之伟,需得读完全书加读两遍导读方可领会。01-15
  • 熊阿姨
    ”精华都在序言和最后一章,中间应该扫视“←几年前的评论真是不识货啊。3星改5星。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