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标本师库特
    这两天再重读《毒堇之杯》,更是应景。全世界的政客都是一样的,虚伪,残忍,善于操控人心。根本不存在什么真正的自由民主。雅典的衰败不止发生在过去。01-27
  • 旻旻
    哲学着墨不多,主要还是着重于苏格拉底所处的希腊黄金时代,民主和雅典的兴衰,战争对人性的毁坏。因而苏格拉底在这本书呈现的面貌不再是一个提出理论的哲人,而是持续不断与城邦,与历史,他身边的普通人和贵族互动、见证的亲历者。那些熟悉的哲学文本被嵌入到变幻的历史处境之中,反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陌异性。看的第二本休斯的传记,很喜欢。01-23
  • 陆钓雪de飘飘
    在希腊喜剧、演说家的演讲和罗马寓言故事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轻歌剧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斯帕西娅的身影。在古代,她被人们称为狗眼小妾(pallaken kynopida),待售的女人(porne),而且基本都会被描述成一个淫荡而贪婪的调情老手。有很多形容她的双关语,她在雅典结识了不少男青年和老头儿。她无须他人介绍,因为“我们都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并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阿斯帕西娅确实很淫荡,但她最终还是变成了荡妇。在她出生150年后,索里的克里楚斯就把这个年轻女人的居所编排成了一个恶心而污浊的地方。在他的《情爱集》里,阿斯帕西娅是跟一个企图与雕像做爱的男人并置的,在发情的时候还不得不用一坨肉或一头牲畜凑合一下。当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口说无凭的描述是否属实;我们唯一确定的就是她充满了活力,而且很聪明。01-18
  • 死透气了
    令人心潮澎湃的书,苏格拉底被写得活灵活现,也再次表明今天读希腊哲学至少和过去一样重要。01-22
  • 铁板鱿鱼丝儿
    一般,作者尝试以苏格拉底为线串起雅典史,展现雅典及雅典民主的兴衰。但写得有点儿碎和浅,我没有读到太多新的东西。05-23
  • israfel
    揉杂了古希腊的神话风俗和人文地理,以及雅典民主的兴衰。作为传记,有点拖沓,作为散文,十分优美。吊诡的是,你若想一窥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基本为零。03-26
  • 林中鹿藏
    Lucy’s 23·看到三分之一微读下架了这种痛苦谁懂?对精神上浸泡在我执里的人迷恋不已。从31以后跟作者的情感完全共振,面对这样一本苏格拉底「头号粉丝」的实景幻想之作,竟原谅了她过度的情感激荡。与《特洛伊的海伦》里相似的纪录片质感——作者惯用的书写风格,虽然某些段落也会轻度不适,但能够像一个隐身的第三者一样重回历史,还是令人沉醉不已。对苏格拉底后期心理转向写得有点模糊,读到的更多是一种割裂,雅典的割裂和苏格拉底的割裂。身为民主的雅典人和身为追求善的哲学家这两个身份并没有完全处理清楚,但能从这故事中对民主祛魅,捕捉到的是作者对雅典的爱而不是对苏格拉底的爱······她真的理解苏格拉底赴死的动机了吗?到最后也没办法给出肯定的回答。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仍然是:爱具体的人,别被宏大叙事欺骗。05-12
  • 烟雨归舟
    本文把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的生平、城邦历史和神话传说糅合在一起。以苏格拉底的生平串联起城邦的历史,侧重点还是在城邦政治、民主、善的概念上。“‘民主’是否真是一条通向‘善’的必由之路?”以苏格拉底本人的结局来看,显然不是。然而,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自主、宽容和民主的雅典城邦文明”值得我们深思。个人感觉,本书讲苏格拉底太绕,讲城邦历史则又太碎。05-19
  • Immanuel Kant
    历史的堆积不代表历史的还原,理性的叙述不代表精神的再现,我没有感觉到一个历史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对于苏格拉底的追溯更像是一种文本的任务,围绕苏格拉底之死根本没有认真解读《申辩》中的苏背后哲学和政治之间的张力,我看到的是肤浅的机械的文本的引用和撰述,当做历史科普看看可以,真正想要了解苏还是需要深入原著本身。03-31
  • 轩儿高了
    刚刚读起来,就截断,就引用说明,又读起来,又一下戛然而止,……对苏格拉底的情感很深,篇幅和名头都很大,实质却不如想想,02-13
  • 麒麟
    有点在门口徘徊就是不迈进去的感觉,写的怎么说呢,比较凌乱,好像作者一直迟迟不愿意去谈论核心问题,全是话佐料的感觉,拼凑和车轱辘话的嫌疑很大。02-04
  • 水墨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所以作者更多通过描写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城市及历史来想象他的生活。雅典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世人仰慕它的文明——民主的制度和哲人。可是这“民主”是建立在对本邦妇女和奴隶的奴役上,对外邦人民的屠杀和掠夺上。当财富来源不在,民主也走向了崩溃,杀死了文明的象征——民主自身和它的哲人。本书的选题非常有趣,只是内容太散,车轱辘话太多,非常影响阅读体验。03-02
  • letdouman
    只能当是看入门纪录片,还没保罗·约翰逊那本严谨,毕竟就那点儿材料,拉拉杂杂交代背景是注水上秤行径,自然是多多益善,但做多了,过犹不及。需时刻警惕两种人,一种是快餐佬,一种是速食佬。吃了点洋快餐,体质先给搞坏了,连话都说不利索,有事无事就瞎嚷嚷秀存在。搞学问不是快餐当正餐,不是儿童开心乐园餐,不是舒适圈就在低幼区娃娃池虐菜,换成人池就给淹没。要手捧《孙子》才上阵指南指北,不辨东西,基础孱弱,筑不起来,显摆那点儿物事,是要充真孙子去,放到现今被打惨的某军防空洞传笑话去,临急抱佛脚翻书,也是五十步笑百步。速食是一种步骤,过分切碎后吞食,囫囵吞枣,营养没吸收多少,就胡乱学人掉书袋,如何直指能指,其实意非所指,距全貌真貌或是走偏或是走远。这就是抢热度卖名声的法宝?04-15
  • 摇滚死兔子本不应该是一个顽主
    独特,饱满,充满时代侧写,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剧。01-19
  • Νταγκ Τζόουνς.
    2024.1.13-2024.1.24,50*12,618页。实际于6月读完。读过她的《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不知道她的历史学家头衔如何得来,具体的研究方式和研究经历怎样,但不可置疑的一点她是还是一个节目主持人。作者十分擅长一种巨著式写作,并且试图填补某种领域的空白,伊斯坦布尔如此,本著亦如此,凡可有广泛而全面了,则必失于精细与专琢,比之于伊斯坦布尔三城记,此书质量实际上大幅下滑,雅典城邦的历史与苏格拉底人生之间,作者完全没有感情着于其间,文字总是在遣词造句和语意重叠往复间打转,形散而神不聚,书中散乱纷杂。如此速成一本煌煌巨著,如果无事可写,可以不写,如果无意需明,可以不明,"未经审视的写作不值得写"。06-11
  • 神威
    修行4th,作者在序言开篇即劈头扔来经典定义:苏格拉底是个甜甜圈式题材人物,身边一切均材料充盈内容丰富,唯独自身是巨大的空洞,活跃在柏拉图等他者著作中。于是本书作者也放弃根据二手材料去介绍苏格拉底思想,若真这么干,类似著作汗牛充栋多他不多少他不少,500页的篇幅也不太够。她紧握着苏格拉底代表的人类应不断思考这一精神内核,就着可以笃定有着丰富内容的苏格拉底空洞周边甜甜圈,如雅典、斯巴达、波斯、柏拉图、巴门尼德、芝诺、伯里克利、阿斯帕西娅、亚西比德以及更丰富的民主,将那诞生并杀害苏格拉底的时代与土壤,雅典精神气质的变迁,虚弱与色厉内荏写的透彻,最难得的是用近代史学手法勾勒出苏格拉底轮廓,简要概括其标签内核而不失真,四星半01-17
  • 小p
    这本书很难评价,一方面作者很熟悉新的学术发现成果,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广度都很出色,明显有别于同类题材的陈词滥调。另一方面作者又做了很多通俗的、文学化的处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明显强过学术作品,但很多地方也明显为了可读性而牺牲了准确性。所以我只能很尴尬的说,很难书里哪些内容是可靠的,哪些内容是不可靠的。03-13
  • 宝木笑
    苏格拉底死了,死在了公民陪审团的投票中,360票对140票,他该死。也死在了政治里,以克里提阿斯为首的三十僭主集团执政8个月,实行专制,人民奋起反抗,推翻极权统治,清算反动余孽,不巧,克里提亚斯是苏格拉底早年的学生。他死在了嚼碎的舌根里,他出身卑微,相貌丑陋,身材不好,衣品也差,却慢慢成了红人,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他的学生,他竟敢成为年轻人的偶像?竟然还说自己不是老师,玩儿不立文字那一套,贱人就是矫情!也死在了异样的眼光里,原本逃跑的一切都准备好了,最后竟然整西楚霸王那一套,不肯过江东,愚蠢愚蠢!只是,很多年后他的学生柏拉图想起老师依然会潸然泪下,一边流泪一边写下《理想国》,在书里,老师还活着,仍像平日里那样和大家毫无架子地热烈讨论,他知道老师一生最大的愿望其实就是好好活着……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