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miko
    挺好读的,喜欢:社会痛苦在大脑的实际刺激类似于物理疼痛,镜像系统和心智解读能力的浅与深,以及社会资本对于身体和幸福感的影响02-21
  • 小kk
    苦难是不能避免的,可是痛苦是可以避免的。在 自我 和 社交反馈的自我 中,怎么找到平衡。09-08
  • 秦川不知
    正视自己的社会需求,要比故作清高过得开心快乐。可读性不高,太多实验和分析显得有点枯燥,读一些读书笔记了解一些结论也是可以的10-08
  • 西瓜甜
    无结论,离应用有点远03-04
  • 我爱吃松子儿
    有一定的干货吧,但是语言太过学术性了,啃起来很痛苦,还有40%没看完,好累~06-09
  • 安德烈大叔
    逻辑:大量神经生物学实验实证社会痛苦与物理痛苦拥有同一生物学神经回路机制,生物进化趋势赋予人类大脑硬件社会化天性区块,满足社交基础需求,避免痛苦受损,保证社群凝聚和生存。自我认知、心智解读、共情原理、自控反思是社交天性的组成和体现部分。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读人类社交,有不少亮点。06-17
  • 我不高兴
    一直觉得各种心理学科普书都是骗钱为主,这本书真的不错~还挺多新知的,对于理解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很有帮助的。12-13
  • 枫零俊
    刚开始读,只看第一页那张能拉开的彩页就觉得很有意思。广告是如何发挥影响力的?好销售的共通之处是什么?被人拒绝或排斥会引发真实的痛感…这些问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好的心理学科普读物就应该做到这点。06-28
  • 神啊我亲爱的
    全都是扎心的结论。我当然知道社交很重要,只是我真的不擅长而已!!!!04-30
  • Haijun
    “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视角。结论很浅。02-03
  • lily young
    关于人的社会脑和社交需求的探讨,挺有启发意义的,但是翻译真的很糟糕,糟糕程度可以匹敌大学时候读的那些拗口的中译版教科书04-27
  • 读书帮帮主
    从生物学的角度解读大脑,回答人类为什么喜欢社交。很有趣的角度,也给我们实际的思考。再次说明一切学科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圆形监狱、斯坦福监狱实验、前额叶的自控系统~内容很有趣,就是结构上感觉有点奇怪,国外作者的特点,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以至于我在角度的错乱中失去了原来的论点。思维导图有待整理~07-25
  • 一瓢之饮
    啊,我好像很久没标注过书了。这个书是我最近两年看到最震撼的书了。07-20
  • 格格巫
    干货很多,有价值的点很多。但有的实验结果并不能令人信服。比如里面提到的零和博弈,作者随便去找个中国旅游景区的商贩,就能轻易推翻自己的结论。12-26
  • Ray
    不知是翻译差,还是原文差,我实在看不下去。我看的时候不停的要问so what, 一直找不到答案。07-10
  • froggy
    就像是一个搞生理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临床问题一样。书中的研究成果只是基础研究结果,离实际应用层面还差一个转化医学。而那些已经形成的结论,又无甚新意。07-26